济世安民
[jì shì ān mín]
点击听济世安民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并列
基本
为社会谋求利益,使人民生活安宁。
今义
后指拯救危乱时世,稳定社会秩序,使人民安居乐业。
济世:救济世人。
安民:安定人民生活;安抚人民。
例  句
他一生致力于济世安民,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成语故事
李世民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,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这段故事中的细节,如李世民四岁时随父前往岐州,虽可能含有一定的文学加工,但整体上反映了李世民早年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和气质。书生对李渊和李世民的相术预言,是故事中的虚构部分,旨在增加情节的神秘感和趣味性。然而,这样的预言也暗含了古代社会对命运、天命等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敬畏。书生对李世民的极高评价,预示了他未来将成为一代伟君的命运。李渊以“济世安民”之意为李世民取名,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,也预示着李世民将承担起重振国家、安定民生的历史使命。这一名字后来成为成语“济世安民”的源头,寓意深远,被广泛用于赞美那些致力于国家富强、人民安康的领袖和英雄。李世民在成年后,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,辅佐父亲李渊建立了唐朝,并在继位后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的盛世局面。他实行了一系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,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。李世民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富强上,更体现在他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上,这与“济世安民”的成语内涵高度契合。该成语不仅是对李世民个人功绩的颂扬,更是对后世领导者的一种期许和鞭策。它鼓励领导者要时刻关注民生疾苦,致力于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、维护社会稳定,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。同时,该成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民为邦本”的思想精髓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治国安民
济世安邦
反义词
祸国殃民
鱼肉百姓
蠹国害民
同义异形
词组
济世安人
引  证
1.
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,济世安民,忠君报国,乃是男儿所为。 元·郑德辉·《伊尹耕莘》·二折
2.
素性忠贞尚义,有经天纬地之才,济世安民之志。 明·冯梦龙·《醒世恒言》·卷二九
3.
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,有济世安民之志。 明末 清·冯梦龙、蔡元培·《东周列国志》·第八十七回
4.
古今仁义慈悲之政,未有比于是者,必如是乃可为济世安民也。 近代·康有为·《大同书》·乙部
5.
龙凤之姿,天日之表,其年将二十,必能济世安民矣。 五代·刘昫、赵莹等·《旧唐书·太宗本纪上》
6.
简发而栉,数米而炊,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! 战国·庄子及后学·《庄子·庚桑楚》
7.
昔圣帝明王,静乱济世,保大定功。 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三少帝纪》·四
8.
在知人,在安民……知人则哲,能官人;安民则惠,黎民怀之。 佚名·《尚书·皋陶谟》
9.
(陈)东在太学,博学雄文,声誉甚盛,慨然有济世安民之志。 宋·徐梦莘·《三朝北盟会编·--三·建炎元年八月十八日乙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