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旗易帜
[bá qí yì zhì]
点击听拔旗易帜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连动
基本
拔掉别人的旗子,换上自己的旗子。
比喻
比喻取而代之。
拔: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;抽出。
旗:旗帜。
易帜:国家或军队更换旗子,指政权性质发生变化或投向敌方。
易错点
“帜”不能写作“志”。
例  句
革命军在攻克敌军要塞后,拔旗易帜,宣告了新政权的诞生。
成语故事
韩信在得到刘邦的任命后,成为汉军的大将,他带领汉军接连攻破了魏、代两国。随后,他率领数万精锐之师,向东挺进井陉,直接威胁到了赵国的安全。
赵王与主将陈馀在井陉口紧急集结了20万大军,企图阻挡韩信的进攻步伐。然而,韩信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处便下令全军休息。接着,在夜色掩护下,他精心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,每人手持一面红旗,悄无声息地前往井陉口山,并命令他们隐蔽待命。
当破晓时分,韩信又派遣了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发起猛烈进攻。赵军见状,立即打开营门迎战。而就在此时,那两千名事先隐蔽在山后的汉军骑兵,趁着赵军营内空虚,迅速冲入赵军营地,将赵军的旗帜全部换成了汉军的红色旗帜。
与汉军激战的赵军因遭遇顽强抵抗而无法取得胜利,当他们打算返回营地时,却发现自己的营地已经插满了汉军的红旗。赵军误以为赵王已被汉军俘获,军心瞬间崩溃,将士们纷纷四散奔逃。此时,汉军从两面夹击赵军,不仅杀死了主将陈馀,还成功活捉了赵王。
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“拔赵帜易汉帜”,意指推翻旧有的势力或体制,建立新的秩序或政权。该成语也常被写作“拔帜易帜”、“拔旗易帜”或“拔帜树帜”等形式,用来形容推翻或取代某物或某人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取而代之
拔帜易帜
反义词
一如既往
同义异形
词组
拔帜易帜
出  处
赵见我走,必空壁逐我,若疾入赵壁,拔赵帜,立汉赤帜。
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淮阴候列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