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残守缺
[bǔ cán shǒu quē]
点击听补残守缺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
基本
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。形容思想保守。
补:泛指一切器物的修旧补损。
残:残缺,不完整。
守:守住;保持。
缺:破损;残缺。
例  句
1. 虽然这家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业务,但如果只是补残守缺,不寻求新的增长点,恐怕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。
2. 在面对新的科技潮流时,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补残守缺,而应该积极拥抱变革,不断学习和创新。
成语故事
“抱残守缺”原作“保残守缺”。刘歆,字子骏,为汉代学者,继父业,整理六艺群书,编成《七略》。对经籍目录学具卓越贡献,为中国目录学之始。哀帝时,刘歆建议古文经传立于学官,博士、朝臣反对,于是他致书太常博士,极力陈述自己的主张说:几经朝代兴迭,战火洗礼,导致现今流传的经文内容残缺脱落、错误很多。我朝开朝以来陆续发现如《古文尚书》、《逸礼》、《左氏春秋》等用古文写的经书,应该以古文为根据,改正今文的错误,如果还想固守残破不全的经文,怀著害怕蒙受个人损失的私心,没有服从真理和勇于改正的公心,或是因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,只知附和他人,随口议论是非,难道不可悲吗?后来“抱残守缺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,而不知改进变通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因循守旧
墨守成规
抱残守缺
反义词
推陈出新
除旧布新
标新立异
同义异形
词组
抱残守缺
保残守缺
守缺抱残
抱残守阙
出  处
至于国家大事,则幽冥莫知其原,然犹补残守缺,挟恐见破之私意,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。
汉·荀悦·《汉纪·哀帝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