尾生之信
[wěi shēng zhī xìn]
点击听尾生之信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
比喻
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
今义
后用“尾生之信”指至死不渝的信约。
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男子。
之: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
信:信用。
例  句
他坚持着尾生之信,这种执着有时让人觉得他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
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,鲁国有个名叫尾生的青年,在前往梁地的旅途中,偶遇了一位让他心动不已的姑娘。他派遣媒人前往姑娘家提亲,然而,姑娘的父母因尾生家境贫寒而极力反对这门亲事。面对这重重阻碍,尾生与姑娘决定私奔,并约定在黄昏时,在城外的一座石桥下相聚,一同返回曲阜。
尾生准时来到了石桥下,然而姑娘却因故未能按时到来。尾生担忧姑娘可能遇到了麻烦,于是他坚定地守在桥下,不愿独自离去。不幸的是,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,河水迅猛上涨。尾生紧紧抱住石桥的柱子,坚定地不肯离去。最终,当姑娘匆匆赶到时,只见尾生已被汹涌的洪水吞噬。她目睹尾生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失信的坚定,心如刀绞,悲痛之下选择了追随他而去,以死明志。
“尾生之信”,即是对信约的坚守不渝。同时,它也用来形容那些过分执着于信守承诺,做事过于固执,不懂变通的人。这一典故又被称为“抱柱之信”或“尾生抱柱”,流传至今,仍被用来警醒世人要守信,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,灵活应对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尾生抱柱
同义异形
词组
抱柱之信
出  处
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
战国·庄子·《庄子·盗跖》
引  证
1.
好恶失其宜,是非乱其真,虽有尾生之信,曾子之孝,吾弗贵也。 宋·程颢、程颐·《二程全书·粹言二》
2.
尾生之信,不如随牛之诞,而又况一不信者乎? 西汉·刘安·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
3.
夫为王者不拘小节,中原有菽,工采者获多,岂眷眷守尾生之信。 北朝北齐·魏收·《魏书·成淹传》
4.
古之独行之士皆好立异,而不与人同,如申徒狄之介,于陵仲子之廉,尾生之信,屈原之清,皆能为人所不能为。 宋·王十朋·《大舜善与人同说》
5.
世虽多诈伪,而尾生之信不可取;世虽多争夺,而宋宣鲁隐之让不可取。 清·陆陇其·《卫公子荆善居室论》
6.
比干以之忠,尾生以之信。 三国魏·嵇康·《琴赋》
7.
(素娇涕泣曰)以委身事郎,誓不再作章台柳,但恐瓜期届,而郎断尾生信,奈何? 清·宣鼎·《夜雨秋灯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