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取豪夺
[qiǎo qǔ háo duó]
点击听巧取豪夺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
基本
用欺诈的手段骗取或用暴力掠夺(他人的财物或权利等)。
古义
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。
今义
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。
巧取:耍弄各种花招来骗取。
豪夺:用强力抢占。
例  句
这些贪官对当地民众巧取豪夺,无所不至!
成语故事
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既写得一手好字,又长于作画,尤其喜爱古人的作品。有一次,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,喜欢得不得了,马上要拿一幅好书交换,主人不同意,他大呼大叫,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,幸亏别人很快地把他抱住,才不致落水。他有一个很大的本领,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书品。他在涟水的时候,曾经向人借回一幅《松牛图》。后来他把真本留下,拿摹本还给他,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,拿着走了。过了好多日子,才来讨还原本。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,那人回答说:“真本中的水里面,有牧童的影子,而你临摹这一幅却没有。”然而米友仁摹仿古人的书品,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摹本是假的。他常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,而摹完以后,总是拿摹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,请主人自己选择。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,摹本和真本摹得完全一样,主人往往把摹本当成真本收回去。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暴取豪夺
敲骨吸髓
敲诈勒索
鸠占鹊巢
横征暴敛
反义词
一介不取
乐善好施
路不拾遗
同义异形
词组
巧偷豪夺
豪夺巧取
强取豪夺
诈取豪夺
出  处
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。
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·二四
引  证
1.
虽言语不通,而贽币交致,公禁其豪夺。 唐·萧昕·《唐银青光禄大夫……张公神道碑》
2.
巧取豪夺俱不敢,聘以厚礼强委禽。 宋·王柏·《汪功父聘石友》·诗
3.
象犀珠玉,珍丽之物,巧取豪夺,惟恐其不得也。 明·何乔新·《金井山居记》
4.
麦氏恃其势力,巧取豪夺,尽为所有。 清·王韬·《瓮牖馀谈·潜芳园》
5.
三百年中,它巧取豪夺,从殖民地榨取了无限的财富,来建设和供养它的本土。 现代·冰心·《再寄小读者·通讯八》
6.
苑囿堂榭皆出新意,营缮华好如中州,而民不知役,四库外羡钱尚十馀万。公儒者,未尝行巧取豪夺之政,亦莫知其何以致此也。 宋·刘克庄·《铁庵方阁学墓志铭》
7.
“巧取豪夺”这成语,不正好用韩非的名言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”来说明吗? 现代·闻一多·《关于儒、道、土匪》
8.
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 宋·苏轼·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·二首之一
9.
他那些巧取豪夺来的田地,十之八九都没有结案。 现代·茅盾·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·七
10.
反对帝国主义的巧取豪夺、倒行逆施! 当代·郭小川·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