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釜沉舟
[pò fǔ chén zhōu]
点击听破釜沉舟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
基本
项羽跟秦兵打仗,过河后把锅都打破,船都弄沉,表示不再回来。
比喻
比喻决一死战。也比喻下定决心,不顾一切地干到底。
破:使损坏。
釜:古代的一种锅。
沉:没入水中;沉没。
舟:船。
例  句
1. 在面临巨大的挑战时,他选择了破釜沉舟,全力以赴,不留任何退路。
2.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,但管理层决定破釜沉舟,推出一系列创新策略,力求扭转乾坤。
3. 在决定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前,登山队队员们破釜沉舟,做好了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的准备。
成语故事
秦朝末年,秦国大将章邯在定陶(今山东省定陶县)大败项梁,项梁战死。章邯乘胜派王离和涉闲去攻打赵国,一下子又把钜鹿(即今河北省平乡县)城团团包围住。项梁的侄子项羽派英布和一个姓薄的将军领两万兵去救援钜鹿,但没有获得胜利。赵王的大将陈馀请项羽增加兵力,项羽于是亲自率领部队去救钜鹿。当部队渡过漳河时,项羽命人把所有的船只凿破,让它沉入河底部去;把饭锅都打碎;把岸上的房屋统统烧光。每人只发三天的干粮去上战场。项羽这样做,是向大家表示宁愿战死也不回来的决心。后来,经过九次的激烈战斗,项羽终于歼灭了秦国的军队,并且俘获了王离,杀死了苏解,逼死了涉闲。从那以后,项羽成为当时各路诸侯的领袖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背水一战
济河焚舟
孤注一掷
背城借一
知难而进
决一死战
义无反顾
反义词
瞻前顾后
弃甲曳兵
望风而逃
退避三舍
优柔寡断
犹豫不决
举棋不定
同义异形
词组
济河焚舟
出  处
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
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引  证
1.
聚才智之精神,枕戈待旦;合方州之物力,破釜沉舟。 明·史可法·《请出师讨贼疏》
2.
我两个破釜沉舟,征伐他一番。 清·李绿园·《歧路灯》·一九回
3.
这友谅因疆宇日蹙,愧愤交集,意欲破釜沉舟,与元璋决一死战! 近代·蔡东藩·《明史演义》·第一〇回
4.
革命的青年没有什么个人打算……路只有一条:破釜沉舟干革命。 现代·丁玲·《根》
5.
你按部就班地干,做到老也是穷死。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,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! 现代·曹禺·《日出》·第二幕
6.
革命对于她,真可以说是‘破釜沉舟,背水一战’!绝无后退的路! 现代·萧也牧·《我们夫妇之间》·三
7.
又在桃腮香颊上刺了几刀,以示破釜焚舟、决不回头之意。 明末清初·李渔·《十二楼·归正楼》·三回
8.
当是时也,豪杰并起而攻秦,王以盖代之才,拔山之力,暗哑叱咤,横行于天下,破釜沈舟,隳城坑卒,沛公谢罪,子婴伏诛。 唐·贺兰进明·《西楚伯王庙颂》
9.
秋间姑且破签沉舟,持三日粮,为射贼擒王计;必不效,而后杜门却轨。 明·陈孝逸·《与罗杓庵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