披坚执锐
[pī jiān zhí ruì]
点击听披坚执锐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
基本
穿着坚固的甲衣,拿着锋利的兵器。形容全副武装,准备参加战斗。
披:穿戴。
坚:指坚硬的铠甲。
执:拿着。
锐:指锋利的兵器。
例  句
1. 在战鼓声中,战士们披坚执锐,奋勇向前,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。
2. 警察队伍披坚执锐,严阵以待,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。
3. 运动员们披坚执锐,斗志昂扬,在赛场上奋力拼搏,争夺荣誉。
成语故事
秦朝末年,秦二世胡亥派大将军章邯进攻赵国。章邯派部将王离领二十万军队,把赵王紧紧地包围在巨鹿,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屯兵城外,以逸待劳,准备打击来救援的军队。赵地危急,赵王多次求救于楚国。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,项羽为次将,率楚军五万人北上救赵。另派刘邦率一支军队攻打咸阳,以策应宋义和项羽。宋义带领人马故意缓缓而行,好容易到了安阳境内(今山东曹县一带),宋义竟然命令军队休整46天。年轻气盛的项羽多次劝说宋义:“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,我们应该赶快进军,如果我们在外面攻击秦军,赵军必然会作内应,这样秦军必为我们所破。”欲收渔人之利的宋义却说:“现在秦军攻赵,如果秦军得胜,他的军队一定十分疲困,我们就趁秦军疲困之时进攻;如果秦军不能取胜,我们就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,也一定能打败秦军。”说到这儿,宋义斜视着项羽又说:“身穿铁甲,手拿锐利武器去打仗,我不如你;坐下来讲用兵之策,你就不如我宋义了。”项羽心里着急,又向宋义建议道:“现在将士都希望我们进兵,协力攻秦,而且今年灾荒严重,百姓饥饿,军队缺粮,久留是不行的。如今秦军强大,大有一举吃掉赵国之势,哪有什么疲困的机会可以利用。楚王把一国之事交付于你,国家安危在此一举,望你以国家利益为重。”宋义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,无论项羽怎样劝说,就是不为所动。项羽无奈,就把宋义杀掉了。
项羽杀了宋义,夺了兵权之后,楚怀王封他为上将军,接替宋义的职位。项羽派英布、蒲将军率两万人,去断秦军的粮道,自己亲率主力跟进,渡过漳水后,破釜沉舟,令士卒只带三天的干粮,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。当时燕、齐、魏国等救赵的军队都已到达巨鹿郊外,却慑于秦军威势,不敢交锋。项羽身先士卒、带领楚军杀进重围。楚军已绝后路,个个奋勇争先,以一当十,结果所向披靡,勇不可挡。燕、齐、魏军在楚军的鼓舞下,也一齐杀向秦军。秦军大败,王离在阵前被俘,章邯边战边退,在今天河南安阳附近走投无路,投降了项羽。至此,不仅巨鹿之围被解,而且秦军主力全部覆灭。
与此同时,由于秦军主力是在赵地作战,原来作为偏师的刘邦,借此机会绕路从秦军防守的薄弱之处攻到了咸阳,屯兵灞上(今陕西西安东南),秦王子婴被迫投降。后来项羽率军来到灞上,随后就发生了“鸿门宴”、“火烧阿房宫”以及后来的“楚汉相争”。用“披坚执锐”来比喻项羽的骁勇善战,是再恰当不过的。这句成语也被人们用来表示投入战斗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厉兵秣马
严阵以待
被甲执锐
荷枪实弹
被甲执兵
执锐披坚
被坚执锐
负坚执锐
擐甲执兵
反义词
手无寸铁
赤手空拳
同义异形
词组
被坚执锐
被甲执锐
被甲执兵
负坚执锐
擐甲执兵
执锐披坚
出  处
(墨)翟虑被坚执锐,救诸侯之患,盛,然后当一夫之战;一夫之战,其不御三军,既可睹矣。
战国·墨子、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·《墨子·鲁问》
引  证
1.
白氏以一员,但知披坚执锐,奋勇杀敌,初不意功高震主,竟有如许的暗潮。 现代·唐德刚·《李宗仁回忆录》·第三五章
2.
披坚执锐,虽未经于戎行;制胜伐谋,亦尝习于事业。 唐·刘长卿·《请赴行营表》
3.
一旦有事,则披坚执锐,冒矢石,当前敌。 近现代·曹亚伯·《武昌革命真史·电告汉族同胞之为满洲将士者》
4.
吾被坚执锐,赴强敌而死。 西汉·刘向·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
5.
臣再授兵符,夙参军幕。披坚执锐,虽未经于戎;制胜伐谋,亦常习于事业。 唐·刘禹锡·《(唐)刘禹锡集·一·请赴行营表》
6.
【小生】战阵军旅,此武夫之常;披坚执锐,乃臣子之分。 明·王玉峰·《焚香记·一·藩篱》
7.
披坚执锐为士卒先,所向披靡,莫如大王。 宋·苏轼·《代侯公说项羽辞》
8.
夫被(披)坚执锐,义不如公。 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