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本逐末
[qì běn zhú mò]
点击听弃本逐末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
基本
指弃农耕而从事工商业。
今义
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
弃:舍弃。
本:特指农业。
逐:追逐,追求。
末:特指工商业。与为“本”的农业相对。
例  句
如果我们过于关注细枝末节,而忽略了问题的核心,那就是弃本逐末,无法真正解决问题。
成语故事
李谔在《上隋文帝革文华书》中使用的“损本逐末”这一成语,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当时文坛上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现象。在这个故事中,“本”可以理解为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意义,而“末”则指的是词藻的华丽和形式的繁复。
在隋朝初年,文坛确实受到了南北朝华美浮艳文风的影响,许多文人墨客过于追求文章的词藻繁华,而忽视了文章应该传达的实质内容和深层意义。这种风气如果持续发展,很可能会对社会风尚产生不良影响,导致文化的肤浅和虚华。
李谔作为治书侍御史,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和责任感。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不良文风的存在,并担心其对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。因此,他上书隋文帝,呼吁对这种文风进行严禁,以引导文坛回归注重实质内容的正确轨道。
“损本逐末”这一成语在这个故事中具有深刻的寓意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任何形式的艺术或学术表达时,都不应忘记其本质和核心意义。只有把握住“本”,才能在“末”的修饰和表达上更加得心应手,而不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。
此外,“损本逐末”也警示我们,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分清主次,明确目标,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的繁华和形式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事物。这一成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时,要坚守初心,不忘本质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买椟还珠
本末倒置
背本趋末
反义词
崇本抑末
追本穷源
弃末返本
同义异形
词组
舍本逐末
舍本求末
舍本从末
弃本求末
背本趋末
弃本逐末
去本就末
逐末
出  处
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于钱。
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食货志》
引  证
1.
土厚而民淳,无弃本逐末之习。 明·叶盛·《唐县儒学重修记》
2.
珽独不赞成散乐,奏言:“弃弃本逐末,有碍盛治。” 蔡东蕃·《南北史演义》·第九十二回
3.
故民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贫民虽赐之田,犹贱卖以贾。 东汉·班固等·《汉书·贡禹传》
4.
今地狭,民众又多,弃本逐末,耕之者少,食之者众,故一遇凶岁而民已病矣。 元·佚名·《金史·纥石烈良弼传》
5.
尔后物态浇漓,稔于世禄,以京兆为荣美,同华为利市,莫不去实务华,弃本逐末。 五代·王定保·《唐摭言·一·两监》
6.
吴徐知诰从宋齐丘之言,以为钱非耕桑所得,使民输钱,是教之弃本逐末也。 清·顾炎武·《钱粮论上》
7.
不能竭其忠诚以奉家国,乃复弃本逐末,背同即异,为之谋主,成彼祸心。 北朝北齐·魏收等·《魏书·敬宗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