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《晏子春秋》的记载,晏婴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,以其智慧和口才化解了楚王的侮辱和质疑。楚王因为晏婴身材矮小,而质疑齐国是否已无人可派,晏婴的回答不仅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质疑,而且展现了齐国的繁荣和人才济济。晏婴使用的“张袂成阴”、“挥汗成雨”和“比肩继踵”三个意象,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齐国人民的众多和繁荣。其中,“比肩继踵”尤为精彩,形象地描述了人们肩并肩、脚挨脚的密集场景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比肩继踵”这一成语逐渐演化为“摩肩接踵”、“肩摩踵接”和“接踵比肩”等多种表述方式,都用以形容人群拥挤、熙攘的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