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唱妇随
[fū chàng fù suí]
点击听夫唱妇随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并列
基本
丈夫说什么,妻子都顺从着行动。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表现。
今义
后也用来形容夫妻相处十分和谐。
夫:与妻结成配偶者。
唱:依照乐律发声。
妇:妻,与"夫"相对。
随:顺从。
例  句
1. 这对夫妻一直秉持着“夫唱妇随”的原则,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,丈夫的决定总能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,他们的默契配合让人羡慕。
2. 在传统文化中,“夫唱妇随”被视为一种理想的家庭模式,它强调了夫妻间的和谐与配合,使得家庭氛围更加融洽。
成语故事
在《孟德耀举案齐眉》中,孟光(字德耀)看上了穷秀才梁鸿(字伯鸾),执意嫁给了梁鸿,孟光的父母为了激发梁鸿发奋考取功名,则把他们小两口儿赶出了家门。由于梁鸿家徒四壁,穷得可当响,小两口儿只能跟人家做工,梁鸿看到自己的妻子陪着自己受苦受累,就心疼地对妻子说:“小姐,你如何受的这等苦楚也?”意思是:你出生于富贵之家,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苦。可是孟光却说了“秀才,你怎生这般说,岂不闻夫唱妇随也。”这句话,意思就是:老公,你不要这样说,难道你没听人常说,夫唱妇随吗?这实在比人物心,此时的女人已经完全被“夫唱妇随”的思想所奴,乐于接受、奉行这种思想,认为“夫唱妇随”是天经地义的事。在《蔡伯喈琵琶记》中,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,恰逢朝廷开科取士。蔡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,欲辞试留在家中,服侍父母。但蔡公不从,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。伯喈只好告别父母、妻子赴京考试。应试及第,中了状元。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,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。伯喈以父母年迈,在家无人照顾,需回家尽孝为由,欲辞婚、辞官,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,强迫其滞留京城。伯喈终日思念父母,便给陈留家中的父母、妻子写信,可是信被拐骗走了,致使音信不通。有一天,伯喈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,被妻子牛氏听见,牛氏得知实情后,告诉了父亲牛丞相,并要求跟伯喈起回伯喈的老家看望公婆。牛丞相害怕女儿受苦,劝说女儿不要去,牛氏便跟她父亲说了这句话:“那些个,夫唱妇随,嫁鸡逐鸡飞?”由此可以看出,当时的女子已经非常欣然地接受了“一切顺从丈夫”的观念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鸾凤和鸣
琴瑟和鸣
举案齐眉
男唱女随
琴瑟调和
鹿车共挽
比翼双飞
夫倡妇随
反义词
夫妻反目
琴瑟不调
出  处
天下之理,夫者倡,妇者随。
春秋·尹喜·《关尹子·三极》
引  证
1.
上和下睦,夫唱妇随。 南朝梁·周兴嗣·《千字文》
2.
秀才,你怎生这般说,岂不闻夫唱妇随也呵。 元·无名氏·《举案齐眉》·第三折
3.
女生向外从来语,况已做人妻,夫唱妇随,不须疑虑。 元末明初·高明·《琵琶记·散发归林》
4.
女儿乐,夫唱妇随真和合。 清·曹雪芹·《红楼梦》·第二八回
5.
春郎夫妻,也各自默默地祷祝。自此上和下睦,夫唱妇随,日夜焚香保刘公冥福。 明·凌濛初·《初刻拍案惊奇》·卷二〇
6.
往常是夫唱妇随,如今倒翻一局,做个夫随妇唱。 清·李渔·《十二楼·夏宜楼》·二回
7.
那一天夜晚,秀子跟她枕边耳语,她才知道自己早已许配牛蒡,虽然牛蒡仍被蒙在鼓里,剃头挑子一头热,杏儿却已经打定了夫唱妇随的主意。 现代·刘绍棠·《村妇》·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