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时期,鲁庄公对爱妃孟任情深意重,早已心属孟任之子般为未来的国君继承人。般长大成人后,与梁氏女陷入了爱河。然而,命运多舛,一日,梁氏女遭到了养马人荦的调戏。般得知此事后,愤怒之下命人鞭打了荦。这一举动让荦怀恨在心,他转投庄公的庶兄庆父,意图寻找报复的机会。就在此时,般的外祖父不幸去世,般前往吊丧。庆父见机不可失,派遣荦暗杀般,意图夺取君位。然而,庆父深知时机尚未成熟,最终选择立庄公的庶子启为国君,即鲁闵公。然而,不到两年时间,庆父便再次发动政变,杀害了闵公,企图自立为君。庆父的野心引起了鲁国民众的强烈反对。此时,逃到陈国的庄公之弟季友,见机行事,号召国人诛杀庆父。在民众的声讨声中,庆父无路可逃,最终只能逃往齐国。然而,即便在齐国,庆父也未能逃脱民众的谴责和追杀,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。《谷梁传》中对此事的记载提到:“此‘奔’也,其曰‘如’,何也?讳莫如深,深则隐。”意指庆父的逃亡被刻意淡化,以避免引起更大的社会动荡和民众的恐慌。这种处理方式,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重大事件的敏感和忌讳,也体现了“讳莫如深”这一成语的由来——对某事忌讳至深,将其真相隐藏得深不可测,唯恐被世人知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