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针见血
[yī zhēn jiàn xiě]
点击听一针见血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承接复句
基本
一针刺进去,马上可以见到血流出来。
比喻
比喻言辞直截简明,切中要害。 也比喻行动迅速果断,能立见功效。
一:数目,最小的正整数。
针:缝纫或缝合用的工具,细长而小,一头尖锐,另一头有眼用以引线。
见:看到。
血:血液,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红色液体(由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和血浆组成),周身循环,输送养分给各组织,同时把废物带到排泄器官内。
用法提示
“血”此处不读xuè。
例  句
在那次辩论中,他的发言一针见血,直戳对方的逻辑漏洞,赢得了观众的喝彩。
成语故事
东晋时期,有一位名叫陶侃的杰出官员。他自幼家境贫寒,父亲早逝,由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长大。陶侃聪明好学,志向远大,但命运似乎总是对他有些不公。
有一天,陶侃去厕所,忽然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:一个身穿红衣、头裹头巾的陌生人站在角落里。这个陌生人看着陶侃,微笑着说:“你将来会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。”陶侃惊讶不已,但还未及细问,那人便消失了。
这件事情让陶侃感到十分神奇,但他并未声张,只是默默地将这个预言记在了心里。
不久后,陶侃遇到了一位相士。这位相士仔细地端详了陶侃的面相和手相后,惊讶地说:“你的左手中指上有一条垂直的指纹,这意味着你未来的地位将会非常尊贵和崇高,并且会得到‘公’的爵位。”
陶侃听后,心中既激动又疑惑。他想起那天在厕所遇到的奇异景象,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。于是,他决定用针刺破中指,看看是否真如相士所言。
当陶侃用针刺破中指时,鲜血立即喷洒而出,竟然在墙壁上形成了一个清晰的“公”字。他惊讶万分,赶紧用纸包裹住手指,但奇怪的是,“公”字在墙壁上反而更加明显了。
这个奇异的现象让陶侃深信不疑,他相信自己的命运已经被注定,未来一定会成为八州的都督。于是,他更加努力地学习、工作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德。
终于,在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后,陶侃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品德,成功地当上了八州的都督。他治理有方、政绩卓著,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。而那个“公”字之兆,也成为了陶侃人生中的一个传奇故事。
这个故事后来传遍了天下,人们用“一针见血”这个成语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、看问题能抓住本质、切中要害的人或事物。而陶侃的“公”字之兆,也成为了激励人们追求梦想、努力奋斗的典范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一语中的
一语道破
一语破的
言必有中
切中要害
反义词
不着边际
游谈无根
隔靴搔痒
言不及义
言之无物
无的放矢
离题万里
海阔天空
空洞无物
出  处
侃以针决之见血,洒壁而为“公”字。
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陶侃传》
引  证
1.
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,简而严,精而透矣! 近代·梁启超·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六·卢梭学案》
2.
是故讲学者,苟以真我之自由以外之物为目的,虽有善言,终不免于奴隶之学。此康氏一针见血之教也。 近代·梁启超·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一三·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》
3.
这种作品大概是平庸敷泛,不能一针见血。 现代·朱自清·《短诗与长诗》
4.
他们追求真相,喜欢一针见血,务虚和掩饰一概不要。 当代·王安忆·《香港的情和爱》·三
5.
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?不错,党八股中中国有,外国也有,可见是通病。 现代·毛泽东·《反对党八股》
6.
这些号召性的言语,必须一针见血,容不得啰唆和繁冗。 当代·秦牧·《语林采英·谈简洁》
7.
此真一针见血之言哉! 近代·梁启超·《新民说·论私德》
8.
道静的面孔霎地红了。她想起江华在定县和她谈话时,也常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她的弱点。 当代·杨沫·《青春之歌》·二部二四章
9.
这就是进步。老孙师傅有概括生活的能力,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进步。 现当代·苏叔阳·《电线杆子的喜剧》
10.
他不叱喝人,也不着急,但是他的话并不客气,老是一针见血地使他们在反感之中又有点佩服。 现代·老舍·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