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识时务
[bù shí shí wù]
点击听不识时务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动宾
基本
认不清当前的客观形势和社会潮流。
古义
原作不懂得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。
不识:不知道,不认识。
时务:客观形势和社会潮流。
例  句
1. 他是个不识时务的人,满肚子不合时宜的想法。
2. 有些话在这种场合不能说,说了就是不识时务了。
成语故事
 东汉献帝时,大臣掌握着大权,汉室已面临危险的地步。刘备是皇室的子孙,就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,但是东奔西走,总是没有好的根据地。有一天,他特地去拜访隐士司马徽,司马徽是当时才能优异的人,他对刘备说:“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,你为什么总是东奔西走的没有一个好的根据地呢?”刘备说:“这也许是我的运气不好,八字生得不巧呀!”司马徽道:“不是这样的,是因为你的身边没有优秀的人才。”刘备说:“我自己虽然没有才能,但是我的身边都是能干的人,如文有糜竺和简雍,武有关羽和张飞,不能说没有人才。”司马徽说:“糜、简二人只能说是普通的文人,对你没有多大帮助。关羽和张飞虽有万夫不当之勇,但他们毕竟只是武将,不是通权达变的人才;至于糜竺、简雍二人,我刚才说过,他们对你没有多大帮助,因为他们都是白面书生,是不识时务的人;只有识时务的人,才可以称得起是俊杰,你要找到识时务的人来辅助你,才能成就大业。”
近反义词
近义词
不知世务
因循守旧
不合时宜
反义词
审时度势
识时通变
识时达务
不主故常
因势利导
见风使舵
同义异形
词组
不达时务
出  处
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,当朝贵盛,闻霸名行,欲与为交,霸逡巡不答,众人笑其不识时务。
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张霸传》·三六
引  证
1.
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,名位隆重,百僚宜为降礼。太常冯怀以问于含,含曰:“王公虽重,理无偏敬,降礼之言,或是诸君事宜。鄙人老矣,不识时务。” 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孝友传·颜含》
2.
三代以后,人渐浇讹,皆欲理而不能,岂能理而不欲?魏徵书生,不识时务。信其虚说,必乱国家。 唐·白居易·《为人上宰相书》
3.
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做了官府,专一遇荒,就行禁粜、闭籴、平价等事。 明·凌濛初·《二刻拍案惊奇》·卷一
4.
这种训诫,是反问不得的。倘有不识时务者问:“如果那时并不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,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,洪承畴不入《贰臣传》,则将如何?”我觉得颇费唇舌。 现代·鲁迅·《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·“立此存照”(四)》
5.
就有个不识时务的进言于尊大人之前,见尊大人意思不允,他就转口了。 明·冯梦龙·《警世通言》·卷三二
6.
他们笑他本非英雄,却以英雄自命,不识时务,终于赢得颠连困苦。 现代·鲁迅·《集外集拾遗·〈解放了的堂·吉诃德〉后记》
7.
他没有听完这位黑不溜秋的女人的话,这种不识时务已经超出了常识常规,他几乎想把她推开。 当代·王蒙·《惶惑》
8.
是时天下草创,曹、袁是时天下草创,曹、袁之权未分,融所建明,不识时务。 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崔琰传》·一二裴松之注引张璠《汉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