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胫而至
[wú jìng ér zhì]
点击听无胫而至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
基本
没有腿却能到达(各地)。
比喻
常比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。
无:没有,跟“有”相对。
胫:小腿。
而: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
至:到。
例  句
这位知名作家的新书刚上市,读者们就无胫而至,书店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
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,晋平公泛舟黄河之上,望着壮阔河景,不禁感慨:“吾欲与天下贤士共赏此等美景,然何以得之?”随行的船夫盍胥闻言,跪地进言:“大王,非贤士不至,实乃大王之心未至也。湖泽之珠、山林之玉,虽无步履,因大王之爱而聚于堂前;贤士有足,反不得近大王之侧,皆因大王未以真心相待,故贤士未得显用。”晋平公闻言讶异:“寡人府邸门客如云,岂有不重贤才之理?”盍胥深谙其意,继续言道:“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,所依者非其细羽,乃其巨翼也。大王府中虽藏龙卧虎,然若明珠暗投,贤士之才不得施展,犹若大鹏无翼,难以翱翔。大王当广开才路,真心求贤,则贤士自会不请自来。”此事传开,盍胥之言中的“无足而至”之喻,逐渐被世人引申为“不胫而走”、“无胫而走”、“无胫而行”乃至“无胫而至”,用以形象地描绘那些无需外力推动,便能迅速传播、影响深远的事物或消息,恰如真正被珍视的贤才,终将在合适的时机,自然而然地汇聚于明君之侧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不翼而飞
无胫而来
同义异形
词组
不胫而走
无胫而来
出  处
夫珠出于江海,玉出于昆山,无足而至者,犹主君之好也;士有足而不至者,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。
西汉·韩婴·《韩诗外传》·卷六·二七
引  证
1.
则钱神所聚,无胫而至,穷荒成市,沙碛如春,大商缘以忘年,小贩因之度日。 清·张廷玉等·《明史》
2.
经查验,多系南方杉木,“出卖无主,报税无票,此木非得自官,胡为乎无胫而至哉!”。 清·樊树志·《万历传》
3.
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足乎! 东汉·孔融·《论盛孝章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