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一下
朝闻夕死
[zhāo wén xī sǐ]
基本释义
褒义
假设
基本
早晨闻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。
古义
原意是说只要学问有成,即使年纪再大也不要紧。
今义
后用“朝闻夕死”形容追求真理或某种信仰的迫切之情。
朝:早晨。
闻:听得明白。
夕:晚上。
死:(生物)失去生命(跟“生、活”相对)。
例 句
1.
他对学问的追求非常执着,常常以“
朝闻夕死
”的精神来鞭策自己,哪怕只能学到一点点新知识,也觉得是值得的。
2.
这位学者对古代文献的研究非常深入,他常常沉浸其中,甚至达到了“
朝闻夕死
”的境地,对知识的渴求让他废寝忘食。
成语故事
晋朝时期,宜兴县有老虎与蛟龙及不务正业的周处为害当地,百姓议论纷纷。周处见人们恨他,就去把老虎与蛟龙都打死,然后就去找陆机、陆云兄弟请教如何做人。陆云说只要有心改过,哪怕是朝闻夕死也值得。周处真心改过,成为驰骋疆场的英雄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朝闻夕没
同义异形
词组
朝闻夕没
出 处
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春秋·孔子·《论语·里仁》
引 证
1.
没世无闻,古人惟耻;朝闻夕死,孰云其否?
西汉·司马迁·《悲士不遇赋》
2.
古人贵朝闻夕死,况君前途尚可?
南朝宋·刘义庆·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3.
而况学出世道,欲为释迦老佛、孔圣人朝闻夕死之人乎?
明·李贽·《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》
4.
我以死报国,此心慊然。朝闻夕死,原无二也。
清·王士禛·《池北偶谈·谈献五·朱忠庄公遗疏》
5.
吾才懦兵寡,安能为役,所寄令弟,庶得申情,朝闻夕死,万殒何恨。
唐·姚察、姚思廉·《梁书·邵陵王纶传》
6.
病作,不粒食者十有七年。得宗周书,力疾钞录,反躬责己,无时或怠。尝曰:“朝闻夕死,何敢不勉!”
民国·佚名·《清史稿·屠安世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