锋芒毕露
[fēng máng bì lù]
点击听锋芒毕露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
基本
指笔锋、笔势完全显露出来。也指才干锐气全显露出来
比喻
多比喻人爱逞强显能,好表现自己。
锋:刀剑锐利的部分。
芒: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。
毕:完全。
露:表现,显现。
例  句
1. 在辩论赛中,他言辞犀利,锋芒毕露,成功击败了所有对手,获得了冠军。
2. 虽然他年纪轻轻,但在商业谈判中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赋,锋芒毕露,让对手都感到压力巨大。
成语故事
东汉建安四年,车骑将军袁绍率十余万大军攻打汉献帝的都城许昌。起兵时,他让手下陈琳起草《为袁绍檄豫州》。陈琳在檄文中提到:“拒围一年,操因其未破,阴交书命,外助王师,内相掩袭,故引兵造河,方舟北济。会其行人发露,瓒亦枭夷,故使锋芒挫缩,厥图不果。”意思是:贼寇公孙瓒被袁绍围困了一年,曹操因为公孙瓒还没有被打败,就暗地里写信给公孙瓒,要他内外配合,夹击袁绍。公孙瓒带兵到易水,建造战船,渡过黄河进攻袁绍。正巧那个送信的人被袁绍抓住,公孙瓒的计谋也就败露了,因此公孙瓒的锐气受挫,最终没有实现计划。这句话延伸出成语“锋芒毕露”,“锋芒”指刀剑的尖端,比喻人的锐气、才干;“毕”指完全;“露”指显露。该成语指人的锐气、才华等全部显露出来。也指人逞强好胜,喜欢表现自己。也形容字的笔锋、笔势显露无遗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露才扬己
崭露头角
显山露水
脱颖而出
霸气外露
锋芒逼人
反义词
藏锋敛锷
韬光养晦
韬光晦迹
韬光隐迹
不露锋芒
深藏若虚
深藏不露
不露圭角
引  证
1.
拒围一年,操因其未破,阴交书命,外助王师,内相掩袭,故引兵造河,方舟北济。会其行人发露,瓒亦枭夷,故使锋芒挫缩,厥图不果。 汉·陈琳·《为袁绍檄豫州》
2.
此则锋芒毕露,神采如生,字存六百有余,足为尊古斋中副本也。 清·姚衡·《寒秀草堂笔记》·卷三
3.
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,锋芒毕露。 现代·杨振宁·《邓稼先》
4.
瓒示枭夷,故使锋芒挫缩,厥图不果。 南朝宋·范晔·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
5.
写得不错,比她那些锋芒毕露的诗好得多了。 现代·夏衍·《秋瑾传》·第二幕
6.
他想,在父亲面前,不可流露一丝儿夸耀神情,免得父亲斥骂他锋芒毕露。 现代·端木蕻良·《曹雪芹》·二三章
7.
即使在担任民兵队长的那二年里头,他也不是那号伸胳膊踢腿、锋芒毕露、咄咄逼人的角色。 现代·柳青·《创业史》·第一部第五章
8.
他同张闻天、王稼祥同志比起来,不像他们那样较稳健,有学者风度,而是锋芒毕露,处处表现出政治活动家的味道。 现代·伍修权·《我的历程》·八
9.
在生活作风上,我也逐渐改变自己言过其实、锋芒毕露的毛病,同志们都说我踏实多了。 现代·邓友梅·《在悬崖上》
10.
李鸿章少年得志,锋芒毕露,说话办事,向来不知忌讳。 现代·唐浩明·《曾国藩》·二部二章
11.
当时正是大革命失败,革命的低潮时期。上海挤满了各革命地区被迫出亡的革命青年:有革命战争中的幸存者,有锋芒毕露的青年,也有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的沉着的斗士。 现代·夏衍·《不能忘却的纪念》
12.
稼轩(辛弃疾)不平之鸣,随处辄发,有英雄语,无学问语,故往往锋颖太露。然其才情富艳,思力果锐,南北两朝,实无其匹,无怪流传之广且久也。 清·周济·《介存斋论词杂著·苏辛不同》·《词话丛编》1633
13.
黄熙胤奉承地解释,想借着师友渊源、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。 现代·华而实·《汉衣冠》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