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辙马迹
[chē zhé mǎ jì]
点击听车辙马迹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联合
基本
车轮压过、马蹄踏过的痕迹。引申为游行的踪迹。
车:车子。
辙:车轮轧出的痕迹。车轮印,马蹄迹。
马:家畜名。
迹:行踪,踪迹。
例  句
在这片古老的沙漠中,车辙马迹见证了无数商旅的艰辛与冒险。
成语故事
楚国的右尹子革某日觐见楚王,二人共议国政。楚王忧虑地向子革询问,自己向周王求宝鼎及向郑国索地的举措是否能如愿以偿。子革给予了楚王肯定的回应。趁楚王暂时离席,楚大夫仆析父悄悄对子革说:“您身为楚国的声望之士,对大王之言仿佛大王的回音,那楚国的前途又将如何呢?”子革平静地回应:“我在为楚国铺路,磨利刀刃,待大王归来,我将用此刃斩断其暴政之根。”楚王归来后,子革谏言:“昔日周穆王欲尽遂己意,遍游四方,必会留下车辙马迹。那时,祭公谋父作《祈招》之诗,以警王心,使王得以平安归位。”诗中之意,周穆王曾欲随心所欲,但祭公谋父以诗劝谏,避免了一场潜在的祸患。楚王急欲知《祈招》之诗的具体内容,子革缓缓道出:“祈招之诗,言其平和,昭示善理。国家用民,如金如玉,随材雕琢,随力使役。宜去其贪求过满之心。”楚王深受触动,数日不食不寐,深思子革之言。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“车辙马迹”,用以泛指人们行动的踪迹。
近反义词
同义异形
词组
辙迹
出  处
昔穆王欲肆其心,周行天下,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。
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
引  证
1.
飘风冻雨,聊窃比于先驱;车辙马迹,遂周行于天下。 五代·刘昫等·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
2.
余随牒倦游,登九疑、探禹穴、航南海、望罗浮、渡鳄溪,盖太史公、韩退之、柳子厚、苏东坡之车辙马迹,予皆略至其地。 宋·杨万里·《诚斋朝天续集序》
3.
三代以前,皇帝清问,无日不与民相见而不称为巡狩。其正称为巡狩者,惟舜相尧觐后,与春秋所载周之后王车辙马迹一二语耳。 清·毛奇龄·《封禅巡狩不相袭议》
4.
今阁下之车辙马迹,相去俯无尺寸,天下之注心于闺下,聚手而指,以为提持大柄,在阁下掌握中耳。 唐·刘轲·《上韦右丞书》
5.
秦王之车辙马迹,羲之戴之之游处,主领犹存。 唐·罗隐·《富春公钱公列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