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阿谀逢迎“源于“阿谀奉承”。在《后汉书》的篇章中,严光与汉光武帝刘秀曾同窗共读,他智慧超群,才华横溢,年少时便已声名远播。然而,当刘秀登基称帝,权倾天下之际,严光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——他隐居于山林,远离了朝堂的纷扰。
刘秀对严光的才华和品格赞赏有加,故三次派遣使者前往山林,恳请严光出山辅佐。在刘秀的诚意之下,严光终于决定出山一见。
大司徒侯霸,作为严光的故交,闻得严光来访,立即遣人送去亲笔书信以表问候。严光收到信后,略作思索,便让使者代笔回复:“君房兄,你位高权重,理应成为百姓的楷模。我望你能够坚守仁义之道,为民请命,赢得百姓的爱戴。但若你只顾阿谀奉承,追求权势,那将是对你自身和朝廷的极大损害。”
侯霸收到回信后,深感严光之言切中要害,便立即将信件呈给刘秀。刘秀阅后,不禁笑道:“严光啊,你还是那个直言不讳、不受拘束的严光。”他钦佩严光的正直与勇气,更加敬重这位老同学。
于是,刘秀亲自前往山林拜访严光,并再次邀请他出山为官。然而,严光却婉拒了刘秀的邀请,他表示自己更喜欢山林的宁静与自由,更愿意过着耕田种地的平淡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