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璧隋珠
[hé bì suí zhū]
点击听和璧隋珠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并列
比喻
比喻极其贵重的珍宝。
今义
后指极名贵的珠宝。也比喻像珠宝一样夺目生辉的人或物。
和璧:和氏璧,指美玉。
隋珠:隋侯珠,即夜明珠。
例  句
1. 博物馆中陈列的古董,件件都如同和璧隋珠,价值连城。
2. 他收藏的珠宝玉石,每一颗都如同和璧隋珠,璀璨夺目,令人叹为观止。
3. 在这次拍卖会上,那颗和璧隋珠般的宝石最终以天价成交,引起了轰动。
成语故事
  春秋时期,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,他在山里偶然发现一块璞玉,喜不自胜,立即就把玉献给楚厉王。楚厉王见到送来的璞玉满心欢喜,便找来玉匠,让他们辨认一下玉的质地。玉匠辨认了一下璞玉,摇摇头说:“大王,这不是什么玉,而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!”楚厉王听说卞和送来的是一块石头,恼羞成怒,气急败坏地说:“你竟敢骗我,真是好大的胆子!”于是他命令将卞和的左脚用刀砍去。
  事隔不久,楚厉王死了,楚武王即了位。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来见武王。楚武王接过璞玉,又请玉匠来辨认,玉匠仍然说那块玉只是一块石头。于是,楚武王命令将卞和的右脚砍下。
  后来,楚武王又死了,楚文王即了位。卞和听到了这个消息,就抱着那块璞玉,在荆山脚下号啕大哭,一直哭了三天三夜。他哭得非常伤心,眼泪哭干了,眼睛里淌出了血。这件事很快便传到楚文王的耳朵里,文王觉得很奇怪,就派人去问个究竟,派去的官员找到了卞和,问他:“你为什么哭呢?天底下像你这样被砍去双脚的人有很多呀,为什么偏偏你这样悲痛呢?”卞和止住哭声,悲伤地说:“我并不是因为失去了双脚而悲痛,我悲痛的是,奉献给大王的璞玉,本来就是一块宝玉,却被人当成石头;我对大王是真心实意的,却被人家说我是骗子。这是让我悲痛的事呵!”
  官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楚文王,文王就将卞和请进宫中,又找来玉匠把那块璞玉进行加工,果然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,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,叫“和氏璧”。从此以后,和氏璧便成了极其名贵的珍宝。
  “隋珠”也是一件宝物。传说古时候有个“汉东之国”,国内有个姓姬的诸侯,叫做“隋侯”。有一天,隋侯在路上碰到一条大蛇,这条大蛇受了重伤,半截身子都快要折断了。隋侯非常可怜它,就回家取来药,给蛇敷在伤处,又用布带为它包扎好,蛇便钻进树丛离去了。
  过了好几天以后,有一次隋侯在江边搭船,忽然一条大蛇从江中浮起,昂着头向他游过来。隋侯吓得惊慌失措、魂不附体。可是那条蛇却没有伤害他,反而从嘴里吐出一颗硕大的珍珠。这时隋侯仔细一看,才看清楚这条蛇正是从前他救过的那条受伤的大蛇。他心里顿时明白了:“啊,原来这条蛇为了报答我的救命之恩,就从江中衔了一颗珍珠送给我!”于是他高兴地接过那颗珍珠。后来,人们便把这颗神奇的珍珠,称作“隋珠”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奇珍异宝
稀世之宝
无价之宝
反义词
牛溲马勃
虫臂鼠肝
土牛木马
同义异形
词组
隋珠和璧
出  处
和氏之璧,不饰以五采;隋侯之珠,不饰以银黄。其质至美,物不足以饰之。
战国末期·韩非·《韩非子·解老》
引  证
1.
问君何处得此奇,和璧隋珠未为敌。 宋·朱熹·《题祝生画》
2.
楼阁中有珍玩,珍玩则商彝夏鼎,和璧隋珠。 清·李百川·《绿野仙踪》·第九三回
3.
去奇伎淫巧,损和璧隋珠,不见可欲,使心不乱,自然波清四海,尘消九域。 唐·张廷珪·《请勤政崇俭约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