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敌不意
[chū dí bù yì]
点击听出敌不意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述补
基本
谓行动出于敌方意料之外。
古义
原指军事上在对方意想不到时发动突然袭击,向对方进攻。
今义
后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。
出:超出,超过。
敌:仇敌;敌人。
不:表示否定的意义。
意:意料;料想。
例  句
在那场决定性的战役中,指挥官巧妙地运用了奇袭战术,出敌不意地从侧翼发起了攻击,使得敌军措手不及,防线迅速崩溃,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。
成语故事
《孙子》中写道:对待敌人,要因势利导,灵活应变。如果敌人贪婪,就用利益诱惑他;如果敌人混乱,就趁机攻击他;如果敌人强大,就要提高警惕,防备他;如果敌人易怒,就可以挑拨他,让他在愤怒中失去理智;如果敌人自卑谨慎,就让他骄傲自大;如果敌人体力旺盛,就让他劳累;如果敌人内部团结,就挑拨他们的关系,制造离间。最重要的是要攻击敌人的弱点,趁他们毫无防备的时候发动进攻。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秘诀,不可轻易泄露。
成语“出其不意”便源于此典故,也称“出敌不意”、“攻其不备”、“攻其无备”,原意是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,泛指出乎对方的意料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攻其无备
击其不意
出人意料
趁其不备
出敌意外
出其不意
反义词
不出所料
果不其然
同义异形
词组
出敌意外
出  处
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,地广则鹿角车营,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,且战且前,弓矢所及,应弦而倒,奇谋间发,出敌不意。
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马隆传》
引  证
1.
此种计划出敌意外,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,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。 现代·毛泽东·《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》
2.
我看,妈,不如让我去,出敌不意,拦腰插一拳,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。 现代·姚雪垠·《李自成》·第一卷第八章
3.
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,出敌不意地将5月30日的游行示威,提前在5月28日举行。 近现代·李哲人·《“一二·九”在天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