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时期,楚共王热衷于狩猎。一次,他骑马全力追逐几只野兽,眼看就要追上,却发现腰间的弓已经不见了。原来,他骑马奔驰过于急促,弓已在颠簸中无声无息地丢失。
这是一把精美无比的弓,随从们都感到惋惜,他们向楚共王提议:“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。”楚共王却摆手阻止:“不必再去寻找了。我是楚国的人,这把弓如果被楚国的人拾到,那么它仍旧在楚国人的手中。楚国人丢失的弓,又被楚国人得到,何必再去寻找呢?”孔子听闻此事后,评价道:“楚共王的胸怀确实广大,但他的广大还不够。他应该这样想,一个人丢失了弓,另一个人得到了,为何一定要是楚国人呢?”
成语“楚弓楚得”由此诞生,也作“楚得楚弓”,用于比喻虽有所失但利益没有外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