刍荛之见
[chú ráo zhī jiàn]
点击听刍荛之见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
基本
指山野百姓的肤浅之言。也用作自己意见的谦辞。
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
之见:“之”是助词,无实际意义;“见”是见解、看法的意思。
用法提示
用于自谦。
例  句
1. 我虽然只是一介平民,但我也愿意献上我的刍荛之见,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。
2. 他在会议上谦虚地表示,自己的观点只是刍荛之见,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和补充。
成语故事
周厉王荒淫无道,专横跋扈,但仍有敢于进谏之臣,召穆公就是一个。他看到周厉王醉于女色,政事废弛,认为犹如天反其常道,老百姓吃够了苦,所以不得不进谏。他说:“我虽然和你担任的是不同的职务,但和你一样,都是先王之臣。”因为周厉王是周成王的七世孙,而召穆公是康公的后代。“我现在对你说出我的意见, 也预料你听不进去。可我所说的, 是当务之急的事啊。我说的话希望你能听取一点,不要一笑了之。古代贤人说过: 即使对砍柴的樵夫, 也要去听听他的意见, 何况我还是和你同是先王之臣呢?”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刍荛之言
反义词
远见卓识
同义异形
词组
刍荛之言
刍荛之议
引  证
1.
弟倒有一个刍荛之见,未必有当高明。 清·李绿园·《歧路灯》·六回
2.
刍荛之见,皆先生所已知,不揣固陋,渎陈左右,且以当面质也。 清·刘开·《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》
3.
老先生如不弃葑菲,将来献芹有日,当以刍荛之见,详悉陈之。 清·夏敬渠·《野叟曝言》
4.
晚生刍荛之见,乃蒙采择,足感老先生虚衷渊度,可敬可仰,至黄老之辨,亦犹孔子之与老、庄判然不同;老先生之以为同者,特妞今世之所传,而未穷其本耳。 清·夏敬渠·《野叟曝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