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一下
大放厥辞
[dà fàng jué cí]
基本释义
贬义
动宾
基本
指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。
古义
原指极力铺陈词藻。
今义
后多用于贬义,指大发议论。
大:程度深。
放:释放。
厥:指示代词。其;他的。
辞:文辞;言辞。
例 句
在社交媒体上,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,经常
大放厥辞
,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话,不愿承认错误。
成语故事
唐朝时期,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,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,后迁柳州刺史。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。但文学成就很高。散文说理透彻,山水游记写景状物,多所寄托。他死后,韩愈写《祭柳子厚文》称赞他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词。”
近反义词
近义词
信口雌黄
夸夸其谈
胡说八道
大放厥词
反义词
言必有据
缄口无言
默默无言
出 处
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,富贵无能,磨灭谁纪?
唐·韩愈·《祭柳子厚文》
引 证
1.
郑君本此意以作谱,而于谱序大放厥辞,此乃三百篇之大义也。
清·皮锡瑞·《经学通论》
2.
吴佩孚以陪座之主人,独挺身起座,大放厥辞,饶有王景略侃侃而谈之慨。
近代·蔡东藩、许廑父·《民国演义》
3.
以文为诗,自昌黎始;至东坡益大放厥词,别开生面,成一代之大观。
清·赵翼·《瓯北诗话·苏东坡诗》
4.
数年之间,每于学课余暇,皆致力于革命之鼓吹,常往来于香港、澳门之间,大放厥词,无所忌讳。
近代·孙中山·《革命原起》
5.
只根据国民党“摩擦专家”的单面报告,大放厥词,置对方将领的无数报告的事实于不顾,完全抹煞,一字不提。
现代·邹韬奋·《患难馀生记》·第二章
6.
恕斋吴公深于理学者,其诗皆关系伦纪教化,而高风远韵,尤于佳风月好山水大放厥辞,清拔骏壮。
宋·刘克庄·《后村全集·一一O·跋恕斋诗存稿》
7.
君之为诗文,大放厥词,各自己出。
清·钱谦益·《牧斋初学集三二·嘉定四君集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