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一下
乘车戴笠
[chéng chē dài lì]
基本释义
褒义
联合
基本
两人贵贱悬殊,但见面时仍能下车相互作揖。
比喻
比喻友情深厚不因为身份贵贱而改变。
乘:骑,坐。
车: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。
戴:加在头、面、颈、手等处。
笠: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。
例 句
1.
即便他现在飞黄腾达,但却始终铭记当年与好友共患难的时光,从未忘记
乘车戴笠
的情谊,对朋友始终如一。
2.
他们的友情深厚,不因彼此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有所改变。他昔日
乘车戴笠
,今日仍愿与好友共饮一杯,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。
3.
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他始终保持一颗初心,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无论乘车还是步行,他都珍惜那些与他一同走过风雨、
乘车戴笠
的朋友。
成语故事
公元1129~1130年,金兀术率领金兵大举南下,想一举消灭南宋政权。民族英雄岳飞(公元1103~1142年)率军多次打败金兵,取得重大胜利。 岳飞在多次大败金兀术以后,又派人与黄河、淮河一带的起义军联络,让他们与南宋官军会师。各路起义军纷纷响应,都打起了“岳”字号的大旗,老百姓们都争相拉车牵牛,载着粮食给义军送去,顶盆焚香在道路两旁夹道迎接。金兀术在燕山以南的占领区内,发出的号令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,金兀术打算征兵抵抗岳飞,但在河北一带没有一个人应征。金兀术叹息说:“自我南下以来,还从没有遭到过这样的挫折。”金兀术手下的一个大帅叫乌陵思谋,一向聪明能干,如今他也控制不住士兵们了,他便对部下说:“不要轻举妄动,等岳家军到来时,我们立即投降。”金兵统制王镇,统领崔庆,将官李觐、崔虎、华旺等人都率领所辖部队投降,龙虎大王突合速帐下的心腹禁卫,像查千户、高勇等人都秘密接受了岳飞的旗帜,从北方赶来投降。金兵将军韩常还打算以五万兵作为内应,响应岳飞。岳飞喜不自胜,激励将士们说:“我要一直打到金国的首都黄龙府,与诸君痛快大饮一番!”
近反义词
近义词
车笠之盟
杵臼之交
贫贱之交
戴笠乘车
反义词
酒肉朋友
狐朋狗友
肉朋酒友
同义异形
词组
戴笠乘车
出 处
越俗性率朴,初与人交有礼,封土坛,祭以犬鸡,祝曰:卿虽乘车我戴笠,后日相逢下车揖;我步行,卿乘马,后日相逢卿当下。
晋·周处·《风土记》
引 证
1.
昔楚人始交,必有乘车戴笠不忘相揖之誓,诚以为富贵不相忘之难也。
唐·元稹·《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启》
2.
卖剑买牛,念即归于农亩;乘车戴笠,尚永记于交盟。
宋·陆游·《答吴提宫启》
3.
乘车戴笠高与下,倚楼看镜今非昔。
元·陆文圭·《和曹士开侍御见寄韵》
4.
乘车戴笠,共坚白水之期;交吕攀嵇,皆属青云之器。
清·朱鹤龄·《思旧诗序》
5.
生平颇能自广,殊非以乘车戴笠之故,不欲曳裾于先达公卿间。
清·曾异·《与黄东崖先生书》
6.
君乘车,我戴笠,他日相逢下车揖;君担簦,我跨马,他日相逢为君下。
佚名·《古越谣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