赴蹈汤火
[fù dǎo tāng huǒ]
点击听赴蹈汤火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动宾
基本
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,不留余力地前进。
比喻
比喻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。
赴:前往。
蹈:踩。
汤:热水。
火:燃烧而生的光焰。
例  句
1. 这些年来,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,他不惜赴蹈汤火,冒险犯难。
2. 为了革命的胜利,革命前辈赴蹈汤火也在所不惜。
成语故事
鼌错(公元前200—前154)为西汉颍川(地约当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)人,文帝时,奉命记录和整理已失传的《尚书》,后屡屡升迁,调任为太子家令。由于他学识丰富,被人称为“智囊”。太子(景帝)即位后,更升任为御史大夫,常上疏建言,景帝几乎没有不接受的。后来他倡议削诸侯封地,让各诸侯王怀恨在心,当景帝果真采用其议,削夺诸侯王封地时,吴、楚等七个诸侯国便举兵叛变,要求皇帝诛杀鼌错,形成西汉史上著名的“七国之乱”。景帝为平息内乱,于是答应诸侯王的要求,牺牲了鼌错。鼌错虽然含怨而终,但他所提出的种种建议,对景帝都有极大的影响力。例如他曾对边塞的守备提出建议,主张应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将士保卫疆土,他说:“对于能固守城池及战胜敌人者,要给予爵位以示奖赏;对于能攻陷敌方城池者,要赠予所得的财货以增加他的财富与权势。唯有如此,才能使将士们甘愿冒著生命的危险,不顾生死的为国效忠。”后来“赴汤蹈火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。但也有学者以为,“赴汤蹈火”一语应源自《傅子》。据载,东汉末年豪强四起,刘表占领了荆州,有一次他派部下韩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虚实。韩嵩对刘表说:“虽赴汤蹈火,死无辞也。”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,他一定会坚守节操,为达使命而不顾艰难危险。这里的“赴汤蹈火”,意思同样是奋不顾身,不避艰险,与〈鼌错传〉中的“赴汤火”并无差别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赴汤蹈火
探汤蹈火
蹈汤赴火
不避汤火
赴汤投火
反义词
畏缩不前
贪生怕死
贪生畏死
同义异形
词组
赴汤蹈火
赴火蹈刃
赴汤投火
探汤蹈火
蹈汤赴火
出  处
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蹈汤火;虽饰以金镳,飨以嘉肴,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。
三国魏·嵇康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
引  证
1.
此后赴蹈汤火,誓无所惮。 唐·冯翊·《桂苑丛谈·崔张自称侠》
2.
臣是顾命大臣,义当以死报国,虽赴蹈汤火,皆所不避。 明·张居正·《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