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一下
沽名钓誉
[gū míng diào yù]
基本释义
贬义
并列
基本
有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。
沽:买。
名:声誉。
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。
誉:名声。
例 句
1.
他表面上参加各种公益活动,实则只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炫耀,这种
沽名钓誉
的行为终究被人们看穿。
2.
在学术界,真正有建树的学者往往低调行事,相比之下,那些一味追求发表量而不顾质量的人,往往是
沽名钓誉
之徒。
成语故事
“沽名钓誉”系由“沽名”及“钓誉”二语组合而成。 “沽名”在《廙别传》中可见。三国时期的刘廙,见到弟弟刘伟与魏讽交好,就劝谏他说:“结交朋友最大的好处,就是在于学习别人的贤能之处。然而现在的人只知道结党营私,不论人品,完全违背圣人的教诲。我看魏讽这个人,不修养自己的德行,只知道与人结交应酬,虚浮而不切实际,是个故意做作以谋取名声的人。我劝你要谨慎小心,不要再和他往来了!”但是刘伟没有听从,后来魏讽果然谋反,刘伟也牵连被杀。 “钓誉”则见于《汉书・卷五八・公孙弘卜式儿宽传・公孙弘》。公孙弘是汉初的丞相,辅佐君王,奉行俭约,轻视财富,重视仁义,功劳甚大,因此在平帝时王元后的诏书中,曾经赞许公孙弘行事俭约,生活花费少于常规,以身作则,使民风淳朴,与那些穿著奇特服装来谋取声望的人完全不同。这两个典源一用“沽名”,一用“钓虚誉”,后来被合用成“沽名钓誉”,用来指故意做作,用手段谋取名声和赞誉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欺世盗名
钓名沽誉
钓誉沽名
沽名要誉
干名采誉
盗名窃誉
反义词
名不虚传
淡泊名利
不求闻达
实至名归
同义异形
词组
干名采誉
出 处
复有公孙宏者,克己沽名,饰情钓声。
唐·孙樵·《逐痁鬼女》
引 证
1.
复有公孙宏者,克己沽名,饰情钓声。非若沽名钓誉之徒,内有所不足,急于人闻,而专苛责督察,以祈当世之知。
金·张建·《高陵县张公去思碑》
2.
浅尝辄止和沽名钓誉的人,是注定要碰钉子的,是注定要失败的。
现当代·杜鹏程·《漫谈生活和创作》
3.
它又不象是打算传教布道的处所。要说它是想沽名钓誉,借学敛财,培植势力,结党营私,那也未必尽然。
现代·欧阳山·《苦斗》·第五二章
4.
仆窃意当世之士所以求教于贤人君子者,特沽名钓誉耳。
宋·谢逸·《上南城饶深道书》
5.
沈炼谤讪大臣,沽名钓誉,着锦衣卫重打一百,发去口外为民。
明·冯梦龙·《喻世明言》·卷四〇
6.
如今世上坐方丈法堂的,那一个像得僧人?一味贪财好色,沽名钓誉,何尝体贴佛理!
清·天花才子·《快心编初集》·七回
7.
设若不是王采臣沽名钓誉,曲予优容的话,目前的风潮怎会闹到不能收拾?
现代·李劼人·《大波》·一部七章
8.
(地主)把农民收的粮食都剥削到手里,再拿出一点来发给农民,不过是沽名钓誉,算啥好人?
现代·周而复·《上海的早晨》·第三部二五
9.
自恨我奔丧来后,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。
元·宫天挺·《死生交范张鸡黍》·第三折
10.
我只道你只不过是沽名钓誉,却不道长他的志气,灭我的威风。
明·张凤翼·《灌园记·齐王拒谏》
11.
倘或我只顾沽名钓誉的,那时酒醉赌输,再生出事来,我怎么见姨娘?
清·曹雪芹·《红楼梦》·五六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