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下之盟
[chéng xià zhī méng]
点击听城下之盟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
基本
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。
城:城池,城市。
下:位置在低处的,跟“上”相对。
之:表示修饰关系,在形容词、名词或数量词后。
盟:盟约。
用法提示
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。
例  句
尽管我们不愿意,但在敌人的压迫下,我们不得不签订了城下之盟
成语故事
春秋时楚国攻打绞国都城,在坚固的城防工事下,楚军并没有得到什么便宜。楚将屈瑕对楚王建议智取绞国。第二天故意派打柴的士兵给绞兵活捉,第三天又是如此,但伏兵早已攻入绞国,绞国无法,只好与楚国订立屈辱盟约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不由自主
同义异形
词组
出  处
楚伐绞……大败之,为城下之盟而还。
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
引  证
1.
国有已困之形,人有不困之志。君民效死,与城俱碎,岂肯为城下之盟哉。 明·冯梦龙·《东周列国志》·第五十五回
2.
城下之盟,《春秋》耻之。澶渊之举,是城下之盟也。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,其何耻如之! 宋·脱脱、阿鲁图等·《宋史·寇准传》
3.
不过,越南迫于法国的城下之盟,并不心服。 当代·高阳·《清宫外史》下册
4.
不料刚到昌平就听到一个消息,说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主张同满洲议和,不惜订城下之盟,满京城都在纷纷地议论着这件事。 现代·姚雪垠·《李自成》·第一卷第二章
5.
二月乙丑,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偁揔中权,专上将,誓军前之士,却城下之盟。 唐·杨炎·《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序》
6.
是以燕山之和未几而京城之围急,城下之盟成而两宫之狩远。 宋·辛弃疾·《美芹十论》
7.
否则不抵抗主义,城下之盟,断送土地这些勾当,在沉静中就显得更加露骨。 现代·鲁迅·《二心集·“民族主义文学”的任务和运命》
8.
楚人围宋,易子而食,析骸而爨,犹无城下之盟;我未及亏,而有城下之盟,是弃国也。 春秋·左丘明·《左传·哀公八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