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不当罚
[zuì bù dāng fá]
点击听罪不当罚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主谓
基本
处罚和罪行不相当。
罪:犯法或作恶的行为。
不当:不合适、不应当或不合理。
罚:惩罚,处分。
例  句
虽然他的行为确实违背了社会规范,但考虑到他的动机和背景,我认为这次处罚过重了,可以说是罪不当罚
成语故事
战国末年,赵国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,名为荀况,他的学术作品被后人尊称为《荀子》。这部著作涵盖了广泛的内容,共计三十二篇,其中《正论》一篇专门探讨了政治议题。荀况在《正论》中鲜明地提出,国君应当成为百姓的楷模。他举例说明了残暴的国君如夏桀被商汤推翻,商纣被周武王覆灭等历史事件,认为这些变革都是正义之举,而非坏事。荀况坚持刑罚应当严明公正,根据罪犯的罪行大小给予恰如其分的处罚。他反对对犯罪行为的纵容,强调如果杀人者不被处死,伤人者不受刑罚,那么将会纵容犯罪,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。他进一步指出,有人声称古代没有使用残酷的肉刑,而是采用象征性的处罚方式,如用墨画脸代替黥刑,用戴草帽代替劓刑。但荀况认为,这种做法在混乱的当下已不再适用。若继续沿用,罪犯将无法得到应有的惩处,犯罪现象将愈演愈烈。在详细论述了上述观点后,荀况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主张: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应与其品德相匹配,官职应与其才能相匹配,赏赐应与其功劳相匹配。他警告说,如果地位与品德不符,官职与才能不符,赏赐与功劳不符,甚至处罚与罪行也不符,那么这将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和不可预知的后果。
同义异形
词组
罚不当罪
引  证
1.
他充满信心地说:“我相信在毛泽东时代,我的问题一定能搞清楚,没有罚不当罪,罪不当罚的。” 当代·佚名·《人民日报》·1978.12
2.
夫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,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。 战国·荀子·《荀子·正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