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成语“眦裂发指”源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的一段描述,讲述了秦朝灭亡后,项羽与刘邦在咸阳郊外鸿门的一场紧张对峙。当时,项庄在宴会上舞剑,实则意在行刺刘邦。张良见状,急忙向刘邦的侍卫樊哙传达了宴会的危险情况。樊哙听后,毫不犹豫地拔剑持盾,冲入军门。守门的卫士试图拦阻,但樊哙力大无比,以盾击之,卫士倒地,樊哙径自闯进大帐。他撩开帷幕,面向项羽,双眼圆瞪,怒目而视,头发根根竖起,仿佛眼眶都要裂开一般。项羽见状,紧握宝剑,挺直身躯,问道:“这位壮士是何人?”张良回答:“此乃沛公的参乘樊哙。”后来,这个故事便衍生出了成语“眦裂发指”,也常作“目眦尽裂”或“发指眦裂”,用以形容愤怒到了极点,眼睛瞪得极大,仿佛眼眶都要裂开,头发都竖立起来,生动地展现了极度愤怒的情绪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