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746年(唐玄宗天宝五年),杜甫入京(长安,今西安市),应试,求取功名,但屡试不第,困居长安达十年之久。在京都过着流落的穷困生活,使杜甫看清了当时官场中尔虞我诈。为人轻薄的世态炎凉,愤然写下了《贫交行》一诗,用以谴责当时那些不讲信义的人的嘴脸:“翻手作云复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”同时,对古代贤人管仲与鲍叔牙这对患难之交予以赞扬:“君不见管鲍贫交时,此道今人弃为土。”管仲、鲍叔牙是春秋时的名人,早年这对朋友贫穷时,总是相互体贴,忠实相助。后来,鲍叔牙做了齐桓公的大夫,就极力推荐管仲做相国,共同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成就霸业。杜甫慨叹古人的这种美德早被今人所抛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