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尺竿头
[bǎi chǐ gān tóu]
点击听百尺竿头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偏正
基本
百尺高竿的顶端。古代一种杂技,爬上竿子的顶端表演技艺。
比喻
佛教用来比喻道行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。
今义
后用以比喻不要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很高的成就,还要继续努力,不断进步。也比喻学问、事业等有很高成就。常与“更进一步”连用。
百:数词。百。
尺:长度单位。
竿:竹竿。竹子的主干。
头:物体的顶端。
易错点
“竿”不可写作“杆”。
例  句
1. 经过十年的努力,他的公司在业界已经处于百尺竿头的地位,但他仍不满足,继续寻求新的增长点。
2. 他的绘画技艺已经站在了百尺竿头的顶端,每一幅作品都令人叹为观止,成为了收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珍宝。
成语故事
我国宋朝时,湖南长沙有位高僧名景岑, 号招贤大师。他对佛教研究的造诣很高, 常常出门传道讲教。有一天, 他在法堂讲解佛经,讲得头头是道, 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。有一位僧人还走上前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, 招贤大师一一作了回答, 还向大家出示了一份偈帖。那偈帖上写道:“百尺竿头不动人, 虽然得入末为真。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意思是说, 即使道行修养到很高的境界, 仍须继续努力, 才可到达佛教的最高境界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
竿头日进
百丈竿头
同义异形
词组
百丈竿头
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
竿头日进
引  证
1.
百尺竿头五两斜,此生何处不为家。 唐·吴融·《商人》
2.
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《题咏上竿伎》一诗云:“百尺竿头袅袅身,足腾跟挂骇旁人。” 宋·叶梦得·《石林诗话》·卷中
3.
百尺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;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 宋·释普济·《五灯会元·长沙景岑禅师》
4.
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立行藏。修成玉像庄严体,极乐门前是道场。 明·吴承恩·《西游记》·六四回
5.
故聊复言之,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。 南宋·朱熹·《答巩仲至书》
6.
奈何平地不肯立,走上百尺高竿头……百尺高竿百度缘,一足参差一家哭。 唐·柳曾·《险竿行》
7.
王文穆(王钦若)罢将帅,朝士皆有诗,陈从易诗最佳,云:“千重浪里平安过,百尺竿头稳下来。” 宋·阮阅·《诗话总龟》·卷十三
8.
功名百尺竿头,自古及今,有几个干休。 元·张养浩·《折桂令》·曲
9.
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百尺竿头,日新月异。 现代·夏衍·《文艺与体育的因缘》
10.
我们必须百尺竿头进一步,有意识的看清进步是团结的推动力。 现代·邹韬奋·《团结的推动力》
11.
不空谈解放思想,而是想扎扎实实地讨论一些创作中的问题,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,以期有所突破。 现代·陆文夫·《小说门外谈·突破》
12.
师当时有偈曰:“百尺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;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 南唐·静筠二禅师·《祖堂集·一七·岑和尚》
13.
潜庵老师五叶派下中兴,百尺竿头进步,得皮得髓,面壁正是前身。 李琪·《长芦崇福禅寺僧堂上梁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