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若鸿沟
[pàn ruò hóng gōu]
点击听判若鸿沟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
基本
形容界限很清楚,区别很明显。
今义
后用以比喻事物的界线。
判:明显。
若:如;像。
鸿沟: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,泛指明显的界线。
易错点
注意 "鸿"的写法。
例  句
1. 虽然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弟,但性格和兴趣却判若鸿沟,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话题。
2. 她的外表和内心判若鸿沟,虽然外表柔弱,但内心却坚强无比。
成语故事
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,项王乃与汉约,中分天下, 割鸿沟以西者为汉,鸿沟而东者为楚。”秦朝被推翻以后,楚、汉连年互相攻伐。项羽膂力过人,作战勇猛,常常所向披靡。但他刚愎自用,过分迷信武力。有一次,汉刘邦的军队大破楚军在汜水, 接着围困荥阳。项羽立即率援军救荥阳。这时,刘邦集中的兵力很多,军粮也充足, 而项羽的军队疲惫不堪,且粮食缺乏。刘邦趁有利的形势,即派侯公往说项王。项羽迫于当时恶劣的形势,同意举行谈判,并且共同商定:平分天下, 划一条鸿沟。即以古汴水的支流——贾鲁河(今河南中牟县) 为界,河以西的土地归汉,以东的土地归楚。这样,双方才暂时停战了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迥然不同
壁垒分明
泾渭分明
黑白分明
截然不同
判若黑白
反义词
毫无二致
鱼目混珠
泾渭不分
黑白混淆
同义异形
词组
判若黑白
判若水火
出  处
项羽恐,乃与汉王约,中分天下,割鸿沟而西者为汉,鸿沟而东者为楚。
西汉·司马迁·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引  证
1.
从此之后,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,判若鸿沟。 现代·鲁迅·《伪自由书·后记》
2.
杜甫一集,近体强半,论者不谓其格卑于古体也。独于文则古文、四六判若鸿沟,是亦不充其类矣。 清·蔡世远·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古文雅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