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726年,卫国联合宋、陈等国对郑国进行了军事行动。为了瓦解卫、陈的联盟,郑庄公积极寻求与陈国的结盟。然而,陈桓公对郑庄公的请求嗤之以鼻,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。此时,桓公的弟弟五父却提醒他:“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是我们国家稳固的基石,我们应当接受郑国的结盟请求。”然而,桓公却不以为意,反驳道:“宋国和卫国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,小小的郑国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?”在得知陈国拒绝结盟后,郑庄公愤怒至极,决定全力攻击陈国。陈桓公仓促应战,最终大败而归。后来,历史学家对陈桓公的行为进行了评价,他们认为:“友善是立国之本,不可轻易丢弃;恶行也应及时制止,不可任其发展。如果一味坚持作恶且不知悔改,最终必将自食恶果。”这个历史故事逐渐演化成了一个成语——“怙恶不悛”,用来形容那些坚持作恶、不肯悔改的行为。这个成语也被人们称为“为恶不悛”或“长恶不悛”等,用以警示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