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观六年,唐太宗李世民在批阅奏折时得知约四百囚犯将于秋后问斩,不少囚犯日夜痛哭,因为心中还有所牵挂。唐太宗心中不忍,打算放他们归家处理完后事再回来受刑。大臣们纷纷反对,他们认为这些死囚都是凶徒,放归后难以抓捕。但唐太宗坚持己见,并亲自到监狱宣布旨意,囚犯们感激涕零。
消息传出后,举国哗然。人们议论纷纷,有人称赞皇上仁慈,也有人担心囚犯会一去不返或再次作乱,但没想到死刑执行前囚犯们真的全都回来了。李世民感慨民心之淳朴,心中暗下决心,要更加勤政爱民。后来,李世民下诏免去了这些义不食言的囚犯死罪,改为流放。
北宋的欧阳修在《纵囚论》中对此事评价道:“夫纵而来归之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耳。”意思是:将囚犯放归并赦免他们的死罪,这种做法可以偶尔为之,不能作为国家的常规法律。
后来,成语“偶一为之”渐渐流传开来,用以比喻不经常做某种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