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之有故
[chí zhī yǒu gù]
点击听持之有故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偏正
基本
提出的见解或主张有一定的根据。指立论站得住。
持:持论,主张。
之: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。
有:拥有;保有。与“无”相对。
故:缘故,原因。
用法提示
常与“言之成理”连用。
例  句
1. 他的观点持之有故,因为他经过深入研究和调查,得出了这个结论。
2. 在这个领域,他的见解持之有故,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认可。
出  处
纵情性,安恣瞧,禽兽行,不足以合文通治。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。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:“故者,咨于故实之故。谓其持论之有本也;成理,谓其言能成条理也。“
战国·荀子等·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
引  证
1.
那样的话,作为一句愤懑语,针对相当大一部分人而言,可也是言之成理,持之有故的。 当代·秦牧·《晴窗晨笔》
2.
道德性命,圣人之奥也,岂是五者之谓哉!索之以私志,广之以辩言,言之成文而持之有故,材出其下者,滔滔是也。 宋·胡寅·《岳州学记》
3.
凡先儒之说,就其一节,非不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也。 清·方苞·《春秋通论序》
4.
但是仔细读了郭先生的引证和解释,觉得他也是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的。 现代·朱自清·《现代人眼中的古代》
5.
今君复能实证古文,则真豁然确斯,持之有故矣。 近代·章炳麟·《与刘光汉书》
6.
刘歆所谓某家者流……虽持之有故,言之成理,而不能知其行之有病也。 清·章学诚·《文史通义·二·原学中》
7.
续检方氏校碑随笔,列此志于伪品,方氏所据理由,虽未质言,当必持之有故。 近代·梁启超·《饮冰室文集·四四上·碑帖跋·魏汝南县主簿周哲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