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鸡野鹜
[jiā jī yě wù]
点击听家鸡野鹜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并列
基本
家中养着鸡,还到外面找野鸭。
比喻
比喻已婚男子喜新厌旧,背弃妻子在外包养情妇(此义项含义多流行于港、台地区及东南亚华人之中);也比喻人喜爱新奇,而厌弃平常的事物。
今义
后比喻书画、诗文等艺术风格各有不同。
家鸡:鸡。
野鹜:野鸭。
例  句
在艺术的领域里,每个人的追求各有千秋,家鸡野鹜,各有其美。
成语故事
东晋人氏庾翼外貌俊美,文武双全,在书法上颇有造诣。年轻时,他的书法与王羲之并驾齐驱,后来,他深陷于政治军事纷争,书法停滞不前。与此同时,王羲之因官场失意,退隐山林,致力于书法练习,使得书法技术突飞猛进。庾翼的儿子和侄子,原本都是庾翼的书法弟子,到这时也开始学习王羲之的书法。庾翼此时已经位居高官,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才能颇有微词:“现在,我的儿子和侄子们都不再学习我的书法,而去追求王羲之的书法。他们仿佛厌倦了家鸡,而去追逐野雉。如果有机会回京,我一定要与王羲之一决高下。”不久后,庾翼看到王羲之的一幅草书,浓淡得体,龙飞凤舞,他不得不承认王羲之的书法才能超过了自己。从此,他开始鼓励儿子和侄子向王羲之学习书法。后世有成语“家鸡野雉”,用于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,也作“家鸡野鹜”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家鸡野雉
同义异形
词组
家鸡野雉
出  处
(庾翼)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:”小儿辈贱家鸡,爱野雉,皆学逸少书,须吾还,当比之。“
晋·何法盛·《晋中兴书·颍川庾录》
引  证
1.
家鸡野鹜同登俎,春蚓秋蛇总入奁。 宋·苏轼·《书王子敬帖》
2.
少陵诗如泰山乔岳,不可攀跻......奚必他求哉?家鸡野鹜,得失固有辨也。 宋·何梦桂·《杜学正竹处诗序》
3.
家鸡野鹜何须校,秋菊春兰各自芳。 金·史肃·《放言二道》
4.
庾翼初不服逸少,有家鸡野鹜之论,后乃以为伯英再生。 明·李贽·《诗画》
5.
昔右军书不为诸子所宝惜,右军每有家鸡野鹜之叹。 明·董其昌·《诗画》
6.
今为刘公作嘉话,家鸡野鹜可相疑。 清·纪昀·《……芸楣索题为成四绝》·之三
7.
征西初不服逸少,有家鸡野鹜之诮,后乃以为伯英再生。 宋·苏轼·《跋庾征西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