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一下
矫情自饰
[jiǎo qíng zì shì]
基本释义
中性
偏正
基本
指故意违反常情以粉饰自己。故意掩饰情感,假装镇定。
矫情:掩饰真情。
自:本人,己身。
饰:文饰,设法掩盖。
例 句
她在社交场合总是喜欢用
矫情自饰
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,但这种行为反而让人觉得有些不真实。
成语故事
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中写道:“文帝御之以术,矫情自饰,宫人左右,并为之说,故遂定为嗣。”故事是这样的:曹操的三子曹植才情横溢,擅长写作。曹操对他宠爱有加,多次欲立他为太子。但曹植性格任性,酒量无度,虽有文人之才,却无治国之能。而他的兄长曹丕却很有心机和权术,善于伪装自己,曹操身边的宫人也都对他赞誉有加,所以曹操最终定下曹丕为太子。从此,成语“矫情自饰”便是由这个故事而来,指故意掩饰情感,假装镇定,也指故意违反常情以文饰或掩盖自己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矫情镇物
矫情饰貌
出 处
文帝(曹丕)御之以术,矫情自饰,宫人左右并为之说,故遂定为嗣。
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曹植传》·一九
引 证
1.
初,叉之专政,矫情自饰,劳谦待士…得志之后,便骄愎,耽酒好色,与夺任情。
北朝北齐·魏收·《魏书·道武七王列传》·一六
2.
其始执政之时,矫情自饰,以谦勤接物,时事得失,颇以关怀。
宋·袁枢·《通鉴纪事本末·六镇之叛》
3.
阿兄矫情自饰,夺弟之爱,方命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,顾逼而醉之,致不能受命,可谓不友。
清·方濬颐·《书曹子建求自试表后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