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惶无措
[jīng huáng wú cuò]
点击听惊惶无措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述补
基本
惊恐慌乱,不知如何是好。
惊:害怕,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。
惶:恐惧,惊慌。
无:没有。
措:安排,处置,安放(多指事情)。
例  句
1. 突然面对这意想不到的局面,他惊惶无措,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。
2. 地震发生时,她惊惶无措,只能紧紧地抱住身边的柱子。
成语故事
南北朝时期,北魏孝庄帝的侄子元韶乃是一个软弱无能之人。北齐覆灭魏国之后,齐神武帝高欢把原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给了他,众多珍宝也随着皇后一同归入他家。然而元韶却将玉玺献给了后续的齐文宣帝高洋。高洋曾经剃掉元韶的胡须,把他打扮成女人加以嘲笑,元韶竟然默默忍受。
有一次,魏景穆帝的玄孙元晖业跟随齐文宣帝前往晋阳,在宫门外碰见元韶,他忍不住指责元韶:“你简直不像个男人,竟然把玉玺拱手送人!我说出这番话知晓自己必定会死,但你又能苟延残喘多久呢?”文宣帝听闻此话,当即下令处死元晖业,同时被杀的还有魏太武帝的孙子元孝友。《北齐书·元晖业传》对于元晖业和元孝友面临死刑时的表现有着这样的记述:“孝友临刑,惊惶失措,晖业神色自若。”元晖业去世八年后,元韶全家被囚禁在京城的地牢之中,最终被饿死。
此后,“惊惶失措”这个成语流传开来,用于形容人在惊慌恐惧之时,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,也称作“惊惶无措”“惊慌失措”“惶恐失措”等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惊惶失措
同义异形
词组
惊惶失措
引  证
1.
告以连称作乱之事。遂造寝室,告于襄公。襄公惊惶无措。 明 清·冯梦龙 蔡元放·《东周列国志》·第十四回
2.
许武当时未曾开谈,先流下泪来。吓得众人惊惶无措。 明·冯梦龙·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
3.
正走时,只见一人手提宝剑,迎面拦住,说:“那里走!”吓得宝玉惊惶无措。 清·佚名·《红楼梦》·第一一六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