跼天蹐地
[jú tiān jí dì]
点击听跼天蹐地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并列
基本
天虽高,却不得不弯着腰;地虽厚,却不得不小步走。形容处境艰难,恐惧不安的样子。
今义
后来形容处于危险,恶劣的境遇,战战兢兢,局促不安的样子。
跼:弯腰曲背。
天:天空。
蹐:小步行走。
地:大地。与“天”相对。
例  句
1. 他在公司里总是跼天蹐地,小心翼翼,生怕自己的行为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2. 在那个陌生的城市里,他感到自己像是跼天蹐地,无所适从,渴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成语故事
周幽王是一个十分昏庸而又暴虐的君主, 有一个大夫写了 《正月》,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。诗中描述的社会情景是: 西周的统治矛盾重重, 摇摇欲坠。诗有十三章, 第六章叙说了人民的危惧不安。谁说天不高啊? 可是人们就象头顶有什么压着, 不敢直起腰来; 谁说地不大啊?可是人们就象脚步被什么蹐着, 不敢放开走路。应该把这种情况大声地说出来, 因为这样说是有道有理的。为什么现在的人们,要象虺蜴似的东奔西逃呢?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局天蹐地
惶恐不安
惊慌失措
蹐地跼天
跼高蹐厚
跼天蹐地
反义词
镇定自若
同义异形
词组
跼高蹐厚
蹐地跼天
局天蹐地
出  处
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蹐。
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
引  证
1.
无罪无辜,横受大刑,是以民跼天蹐地,谁不战栗? 西晋·陈寿·《三国志·吴书·步骘传》
2.
感恩惟咎,五情震悼;跼天蹐地,若无所容。 西晋·陆机·《谢平原内史表》
3.
一春二月风不息,跼天蹐地劳筋力。 宋·刘攽·《彭城集·七·大风》
4.
言遭世之乱,天虽高而不敢不局,地虽厚而不敢不蹐。 宋·朱熹·《诗集传》·一一
5.
恭事神祇,昭奉百灵;跼天蹐地,祇异神明;敬微慎独,报礼幽冥。 三国魏·曹植·《卞太后诔》
6.
梅村当国亡时,已退闲林下,其仕于我朝也,因荐而起,既不同于降表佥名;而自恨濡忍不死,跼天蹐地之意,没身不忘,则心与迹尚皆可谅。 清·赵翼·《瓯北诗话·吴梅村诗》
7.
田庐卖尽而无归,则有跼天蹐地,寻死自尽者矣。 清末·康有为·《大同书》·甲部第三章
8.
然而新近已有国民服役条例,倘捉我去修公路,那就未免比作文更费力了,这真叫作跼天蹐地。 现代·鲁迅·《书信集·致杨霁云》
9.
跼天蹐地,罔敢自安;碎首糜躯,期于必遂。 宋·王禹偁·《为宰臣上尊号表》
10.
蒋成弄得跼天蹐地,好不可怜。 清·李渔·《无声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