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凉世态
[yán liáng shì tài]
点击听炎凉世态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词 偏正
基本
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,失势时就十分冷淡。
古义
旧指亲富疏贫的势利现象。
炎:热,比喻亲热。
凉:比喻冷淡。
世态: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。
例  句
1. 自从家道中落后,他便饱尝了炎凉世态的滋味。
2. 面对现实的炎凉世态,他却始终坚持做一个热心的人。
成语故事
世态炎凉”这一成语确实源自对唐代及以后社会现象的深刻描绘,它融合了“世态”与“炎凉”两个词汇的精髓,用以描述人世间随着权势、财富变化而变化的复杂人际关系。
“世态”一词,在吕从庆的《偶兴》诗中,被赋予了世俗情态变幻无常的含义,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独到见解。他自比为陶渊明,以表明自己不愿随波逐流,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、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。
“炎凉”一词,在白居易的《和答诗十首·和松树》中,则用来比喻小人态度的反复无常,如同季节的冷暖变化一样无常。这里,白居易以松树为喻,赞扬了君子的高尚品质,同时批评了那些见风使舵、没有坚定立场的小人。
后来,“世态”与“炎凉”相结合,形成了“世态炎凉”这一成语,用以形容世间一些人对待他人的态度,随着对方权势、财富的变化而变化。当对方有权有势时,便极力奉迎巴结;当对方失势落魄时,则疏远冷淡,甚至落井下石。这种势利的态度,不仅存在于古代社会,也贯穿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。
同时,“世态炎凉”也反映了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,即富贵时受人奉承,贫贱时遭人冷淡。这种世俗的态度,既是对人性的一种讽刺,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揭示。然而,我们仍然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,不被外界的变化所左右,保持一颗平和、淡定的心态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人情冷暖
世情如纸
人走茶凉
世态炎凉
同义异形
词组
世态炎凉
出  处
炎凉世态,自古而然。廉颇为赵将,宾客尽至,及其免归,宾客尽去,后复为将,客又至。
宋·王懋·《野客丛书·炎凉世态》
引  证
1.
儘汗漫羈情,炎凉世态。万象蜉蝣。 元·乔吉·《折桂令·高敬臣病》·曲
2.
那三夫人是个女流之辈,只晓得炎凉世态,那里管甚么大道理? 明·凌濛初·《初刻拍案惊奇》·卷九
3.
炎凉世态有如此,我辈岂肯长蓬蒿。 清·黄景仁·《九月白门遇伍三》诗
4.
虽是多尔衮自取,然亦可见炎凉世态。 近代·蔡东藩·《清史演义》
5.
炎凉世态,刻画得淋漓尽致。这几出戏,形象鲜明,个性准确,虽然能扮演者不乏其人,但能达到企何同志的程度,却是至今尚无来者。 当代·佚名·《人民日报》1988.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