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国末年的历史舞台上,司马炎终结了魏国的统治,创建了崭新的晋朝,并自封为晋武帝。为了巩固其新朝的疆土,他命令大将杜预率领军队发起对吴国的征战。仅仅十余日,杜预便成功地攻占了长江上游的重要城镇,取得了显著的战果。
看到如此迅速的胜利,杜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,他计划趁势一举摧毁吴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大实力的对手。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赞同他的激进策略。有人担忧吴国的底蕴深厚,不可能轻易被击败;更何况夏季多雨,交通条件恶劣,且疾病易于传播,他们建议暂时收兵,等到冬季条件更为有利时再进行攻击。
然而,杜预坚决反对暂停进攻的提议。他引用历史典故,慷慨陈词道:“昔日燕国的乐毅仅凭济西一战,便成功吞并了强大的齐国。如今我军士气正旺,如同破竹之势,只需再努力几节,剩下的部分便会自然崩溃,无需我们再费多大的力气。”他坚信,现在是天赐良机,应该乘胜追击,不给吴国任何喘息的机会。
在杜预的坚定指挥下,晋军继续猛攻。不久之后,他们便攻占了吴国的都城建业,吴主孙皓被迫投降。至此,西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大业。而杜预的这段豪言壮语,也被后人传颂,并演化为成语“势如破竹”,用以形容事物发展顺利,节节胜利,势不可挡。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作“势如劈竹”或“破竹之势”,都传达着同样坚定而强大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