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典坑儒
[fén diǎn kēng rú]
点击听焚典坑儒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联合
基本
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
焚:烧;焚烧。
典: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。
坑儒:秦始皇三十五年,以儒生是古非今,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人。
例  句
1. 秦始皇的焚典坑儒政策,使大量珍贵的典籍被毁,无数儒生遭受迫害,给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。
2.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,统治者实施了焚典坑儒的暴政。
成语故事
秦始皇一统六国后,为了强化他的集权统治,决定摒弃分封制,转向更为集权的官僚体制。在这一过程中,丞相李斯提出了一个观点,他认为当时许多学者过分沉溺于古籍,未能适应新时代的治理需求,这对推行新的政令构成了阻碍。因此,他建议秦始皇通过控制文化思想来统一思想,消除这种阻碍。
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,并下令焚烧除了医药、占卜、农业书籍、官家藏书及秦国史书之外的所有书籍,这一举措被后人称为“焚书”。这场火灾给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无数珍贵的典籍被付之一炬。
“坑儒”则是另一段血腥的历史。公元前212年,两位秦始皇深信的方士卢生和侯生,私下里对秦始皇的统治进行了严厉的批评,指责其残暴。秦始皇得知后大怒,企图捉拿二人,但二人已逃之夭夭。愤怒之下,秦始皇将怒火转向了咸阳的儒生,他下令将这些儒生抓来审问,最终竟下令活埋了四百六十人。这一暴行震惊了天下,被后人称为“坑儒”。
出  处
秦皇独霸诸侯城,焚典坑儒丧圣文。
佚名·《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·花关索出身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