幡然悔悟
[fān rán huǐ wù]
点击听幡然悔悟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偏正
基本
思想转变很快,彻底悔悟。
幡然:形容剧变。
悔悟:追悔前非,醒悟改过。
用法提示
用于犯错误的人。
例  句
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后,他终于幡然悔悟,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。
成语故事
在明朝时期,有一位名叫海瑞的官员,他以坚定不移的正直和无私无畏的勇气而著称。当时,明世宗朱厚熜沉迷于道教修行,长时间闭关于西苑,诵经念佛,追求长生不老与得道成仙的虚幻之梦。众多朝臣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,纷纷揣摩他的心思,以求得皇帝的青睐。
然而,海瑞却与众不同。他心系国家社稷,担忧皇帝误入歧途。于是,他毅然上疏皇帝,直言不讳地指出:“陛下若真知修斋醮之无益,何不幡然悔悟,重返朝堂,与宰相、侍从、言官共商国家大事,涤荡数十年的积弊……如此,天下何愁不治,万事何愁不理。”海瑞的奏章大意是劝谏皇帝认清修行的虚妄,回归治理国家的正道,只有这样,国家才能繁荣昌盛,万事才能有序进行。
朱厚熜阅完奏章后,怒不可遏,认为海瑞冒犯了他的尊严,于是下令逮捕海瑞。然而,就在两个月后,朱厚熜去世,海瑞也因此得以释放。
海瑞的勇敢和正直感动了后世,他的事迹成为了一则佳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幡然悔悟”这个成语也逐渐流传开来,意指一个人能够迅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并深感悔恨而彻底改变。后来,这个成语也被称为“翻然悔悟”,成为了中华文化中鼓励人们知错就改、勇于改正的典范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翻然悔悟
翻然改进
悔过自新
反义词
执迷不悟
至死不悟
死不悔改
怙恶不悛
同义异形
词组
翻然悔悟
引  证
1.
使其一旦幡然悔悟、咎前之为、更为善政以幸天下,则岂不偃兵息谋、恬然臣服之耶? 宋·葛胜仲·《齐论》
2.
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,已幡然悔悟。 清·黄世仲·《洪秀全演义》·第八回
3.
所幸作者还没有让他的主人公说出那些道貌岸然的话,用道德的说教来使堕落者幡然悔悟。 当代·王朔·《许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