冲锋陷阵
[chōng fēng xiàn zhèn]
点击听冲锋陷阵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联合
基本
向敌人冲锋,深入敌人阵地,形容作战英勇。泛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,冲在前面。
冲锋:进攻的部队向敌人迅猛前进,用冲锋枪、手榴弹、刺刀等和敌人进行战斗。
陷阵:冲入敌阵。
例  句
1. 在抗日战争中,无数英勇的将士冲锋陷阵,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2. 在篮球比赛中,他像一头勇猛的狮子,冲锋陷阵,带领球队走向了胜利。
成语故事
在北魏末年那段纷扰的岁月里,东魏的军政大权主要集中在丞相高欢及其子高澄、高洋的掌握之中。他们的身边,有一位名为崔暹的长史,他忠诚无二,政绩显著,官职亦随之步步高升。高欢对崔暹那种敢于直面权贵,揭露重臣罪行的勇气深感敬佩。他时常紧紧握住崔暹的手,感慨地说:“昔日朝廷虽有法官,然而天下贪腐盛行,竟无一人敢于挺身而出,纠劾奸邪。而你,崔暹,你一心为国,不畏权势,使得朝野上下风气一清,百官皆能奉法而行。虽然英勇冲锋陷阵者不乏其人,但像你这样敢于直面权贵、刚正不阿的人,我今天才算是真正见识到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,虽然朝廷中有法官,但大臣权贵往往违法乱纪,无人敢于站出来指证。而崔暹却勇于为国效力,不畏权势,使得朝廷风气清正,百官都遵守法律。如今,我才真正见识到像你这样的人。高欢说完,赠予崔暹一匹骏马,并亲自为他牵起缰绳。自此之后,“冲锋陷阵”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,用以描述那些作战勇敢、毫不畏惧的勇士,也泛指那些勇猛果敢地投身于某一事业或行动中的人。这个成语还有其他的表述方式,如“冲锋陷坚”和“陷阵冲锋”等。
同义异形
词组
冲坚陷阵
出  处
常为前锋,陷阵溃围。
汉·应劭·《风俗通义·佚文》
引  证
1.
冲锋陷阵,大有其人。 唐·李百药等·《北齐书·崔暹传》
2.
后又传说各旗盟长大会天使于燕然,料有变局,不胜慌急,奈僧徒中可选者无非拳勇一道,并无冲锋陷阵之材。 清·夏敬渠·《野叟曝言》·一三七回
3.
战士们在前方冲锋陷阵,免不了流血牺牲。 当代·魏巍·《东方》·四部二四章
4.
过去,我有个模模糊糊的思想,觉得战士就该端着枪,站在祖国的前哨上冲锋陷阵。 当代·杨朔·《永定河纪行》
5.
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,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,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、最勇敢、最坚决、最忠实、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。 现代·毛泽东·《新民主主义论·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》
6.
脑子这个最宝贵的武器,不用就要生锈,多用就更灵活,过度就会损伤。生锈或者损伤,它就不能锐利地去替我们冲锋陷阵,攀高攻关! 现代·冰心·《三寄小读者》·三
7.
原来笠僧先生部下的将领,讲究的是肝胆义气,吃苦耐劳,冲锋陷阵尤称勇猛。 现代·冯玉祥·《我的生活》·第三一章
8.
事实上也正是这些,幼稚的人们,冲锋陷阵,百炼成钢,在近二十年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焰万丈的诗篇。 现代·茅盾·《一点回忆和感想》
9.
岳维忠诚实不苟,与士卒相安,然欠机警,倘遇冲锋陷阵,恐非其所长,不得不议更置也。 明·卢象昇·《卢象昇疏聩·七·更择标营将领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