吠形吠声
[fèi xíng fèi shēng]
点击听吠形吠声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并列
基本
一只狗看到一点形影就狂叫,一群狗听到声音也跟着乱叫起来。
比喻
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。也比喻不辨真假,以讹传讹。
今义
后遂以“吠形吠声”或“吠影吠声”比喻不察真伪,盲目附和。也形容仅据似是而非的迹象进行渲染。
吠形:狗见形影而吠。喻不辨是非而盲目附和。
吠声:一条狗叫,群犬闻声跟着叫。喻盲从,随声附和。
例  句
1. 在社交媒体上,有些人常常吠形吠声,看到别人发表某种观点,便不假思索地跟风附和,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2. 在这个团队中,有些成员总是喜欢吠形吠声,别人提出一个建议,他们便立即模仿并重复,而没有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。
成语故事
这个成语“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”出自《潜夫论·贤难》,原句描述的是:“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”它深刻揭示了社会中的一种现象:当一只狗因看到某种形状或影子而吠叫时,周围的许多狗也会跟着叫,尽管它们并不清楚具体原因。
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,这种场景并不鲜见。有时,仅仅是因为某只狗出于警觉或其他原因发出了一声“汪汪”的吠叫,周围的狗群便会应声附和,形成一片嘈杂的犬吠之声。它们似乎是在共同表达一种情绪,但实际上,除了最初那只狗之外,其他的狗可能并不真正了解为何而叫。
首先吠叫的那只狗,可能是因为它察觉到了某种不寻常的人或物,出于本能而发出了警告。然而,其他的狗却往往只是盲目地跟从,没有自己的判断或主见,仅仅是因为听到了声音而加入其中。
成语“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”便是对这种现象的生动比喻,它用来形容 那些不经过思考、不辨真伪、没有自己主见,而盲目跟从他人的人或行为。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作“吠影吠声”或“吠形吠声”,都传达了相同的含义——盲目附和,缺乏独立思考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随波逐流
随声附和
人云亦云
同义异形
词组
吠影吠声
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
出  处
谚云:“一犬吠形,百犬吠声。世之疾此,固久矣哉!”
汉·王符·《潜夫论·贤难》
引  证
1.
今之仕者,议论繁多,毁誉互起,循资升降,既不胜其患得患失之心。任意雌黄,又难当夫吠形吠声之口。 明·谢肇淛·《五杂俎·事部一》
2.
孟子当时或亦有为而发,为此过激之言。而后之陋儒,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,乃反吠影吠声。摭至迂极腐之末论,以诋謷管子。 近代·梁启超·《管子传》·第一章
3.
叭儿们何尝知道什么是民族主义,又何尝想到民族,只要一吠有骨头吃,便吠影吠声了。 现代·鲁迅·《书信集·致杨霁云》
4.
在我不过一时风影,而人则已吠影吠声。 近代·黄远庸·《最近之政局》
5.
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,惧于群吠,遂至叵听也。 佚名·《与汝南王亮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