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不我与
[shí bù wǒ yǔ]
点击听时不我与的拼音
基本释义 中性 主谓
基本
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。嗟叹时机错过,追悔不及。
时:时机,时间。
不: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
我与:“与我”的倒装。
例  句
1. 岁月匆匆,时不我与,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人,别等到失去时才知到后悔。
2. 我们必须珍惜机会,一旦错过机遇就时不我与,最后只能追悔不及。
成语故事
相传春秋时期,鲁国政权被季孙、孟孙、叔孙三家把持,其中季孙的权力最大。后来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夺得了大权,从而成为了鲁国的实际掌权者。阳虎曾专程拜访过孔子,想要拉拢他以增强自己的声望,但孔子以事情繁忙为由推辞了。后来阳虎再次拜访孔子,并留下了一只烤乳猪作为礼物,因为他知道孔子崇尚“礼尚往来”的道理。果然,孔子在收到礼物后,不得不回访以示谢意。孔子在回访的路上与阳虎相遇了,阳虎对孔子说:“先生,我有几句话想对你说。你明明有治国的方法,但却不肯出任官职,任由国家混乱,这样的行为能算是‘仁’吗?”孔子回答道:“不能。”阳虎又问:“那你热衷于政事,却多次错过从政的机会,这样的行为能算是‘智’吗?”孔子回答道:“不能。”阳虎接着说:“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”意思是:时光不等人,你要抓紧机会。孔子回答:“这我明白,我会尽快踏上仕途。”后来,成语“岁不我与”渐渐流传开来,也称“时不我待”“时不我与”等,用以指时间宝贵,一去就不会再复返,必须抓紧时间做事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时不我待
时不再来
岁不我与
日不我与
岁不与我
同义异形
词组
时不我待
岁不我与
日不我与
出  处
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
春秋战国·孔子等·《论语·阳货》
引  证
1.
实耻讼免,时不我与。 三国魏·嵇康·《幽愤诗》
2.
方欲讨论国耻,申雪家冤,横尸原野,是所甘心,时不我与,先从朝露。 北周·庾信·《周使持节大将军广化郡开国公丘乃敦崇传》
3.
命有不永,时不我与,天实为之,孰其能御? 汉·张衡·《大司农鲍德沫》
4.
时不我与,垂翼远逝,锋距靡加,六翮摧屈,自非知命,孰能不愤悒者哉! 唐·房玄龄等·《晋书·赵至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