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的朝廷里,有一位名望极高的大臣,名叫卢毓。他是东汉时期著名贤臣卢植的后裔,因博学多才、勤政爱民而深受曹睿的器重和敬仰。 某日,曹睿召见卢毓,希望他能推荐一位才德兼备的士子来担任中书郎一职。曹睿在谈及选拔人才的标准时,特意提醒卢毓,选拔贤能之士时,不能仅凭名声来做判断,因为名声有时就像画在地上的饼,虽然看起来美味诱人,但在真正饥饿时却无法满足口腹之欲。 然而,卢毓深思熟虑后,对曹睿表达了不同的看法。他恭敬地对曹睿说:“陛下所言极是,名声虽不能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,但亦有其价值所在。若仅凭名声选人,固然可能错过真正的贤才,但也能筛选出那些至少懂得尊重才华、遵守法纪的士子。他们之中,亦不乏能做出一番政绩的能者。因此,臣认为在选拔人才时,不应完全忽视名声的作用。” 曹睿听了卢毓的见解后,深感其言之有理。于是,他采纳了卢毓的建议,并下令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考试制度,以便更为公正、全面地选拔出真正的人才。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成语“
画饼充饥”,用来形容用虚妄不实的手段或言辞来安慰自己或他人,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。同时,也告诫人们,在看待事物时,应全面考虑,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或一己之见来做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