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询一下
强聒不舍
[qiǎng guō bù shě]
基本释义
连动
基本
别人都不愿听了,还硬是絮絮叨叨谈论不休。多指不厌其烦地宣讲,力求深入人心,为人所接受。
比喻
比喻尽管人家不听,却坚持苦劝别人。
强:勉强,硬要。
聒:嘈杂,喧嚷。
不:表示否定的意义。
舍:放弃。
用法提示
含嘲讽意。
例 句
尽管我已经明确表示了不感兴趣,但他还是
强聒不舍
地向我推销他的产品。
成语故事
战国齐宣王时,有个叫宋鈃(xing)的,和尹文一起曾游学于稷下。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观点,宣扬不要为世俗所牵累,不用外物来矫饰,不苛求于人,不违逆众人,希望天下安宁,以保全生命。这宋鈃、尹文两人十分赞赏它,于是专门制作了一种上下均平的帽子来表示提倡人类生活的平等,去除人为的种种隔阂,平息干戈用兵。他们本着这一意旨对上劝说诸侯,对下教育百姓。虽然天下的人特别是诸侯们并不接受,他们依然耐心说教:诸侯有些厌烦了,他们还要求会见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唠唠叨叨
出 处
见侮不辱,救民之斗,禁攻寝兵,救世之战。以此周行天下,上说下教,虽天下不取,强聒而不舍者也。
战国·庄子·《庄子·天下》
引 证
1.
“强聒不舍”虽然是勇壮的行为,但我所奉行的,却是“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”这一句古老话。
现代·鲁迅·《二心集·关于翻译的通信》
2.
晋、宋之间陷于老,隋、唐以来沦于佛,外教一入,立见侵夺,况于彼教之徒,强聒不舍,挟以国力,奇悍无伦。
近代·梁启超·《饮冰室文集·一.变法通议·学校总论·七》
3.
言论自由,文明之址,强聒不舍,顽懦兴起。
清·秦力山等·《(清)秦力山集·国民报序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