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精求治
[lì jīng qiú zhì]
点击听励精求治的拼音
基本释义 褒义 连动
基本
振奋精神,想办法治理好国家
励:同“厉”,振作,振奋。
精:精神;精力。
求:寻求;探求。
治:治理国家。
用法提示
用于统治者。
例  句
1. 历代明君都深知励精求治的重要性,他们以身作则,勤勉治国,为百姓带来了繁荣与安宁。
2. 在面对国家的困境时,领导者们励精求治,不断寻求改革和创新的道路,努力让国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。
成语故事
这个历史故事确实演化出了“励精图治”这一成语,用来形容统治者奋发图强,努力治理国家的精神。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,但意思保持不变:
汉宣帝刘询登基之初,朝政大权一度被大将军霍光所把持。霍光因迎立之功而独揽大权,其党羽遍布朝廷,令宣帝深感畏惧。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,霍光甚至与其妻联手,通过贿赂女医的方式毒杀了许皇后,并试图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。
然而,公元前68年,霍光去世,宣帝终于得以摆脱束缚,开始亲自执掌朝政。他立志要改革霍光留下的弊端,全力以赴地治理国家。随后,霍光夫妇毒杀许皇后的阴谋被揭露,宣帝果断下令诛灭霍氏三族,彻底清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。
在扫清了绊脚石之后,宣帝更加励精图治,勤勉地处理朝政事务。他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发展生产、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,使得汉朝逐渐走向富强,人民安居乐业,呈现出一派中兴的景象。
这个故事后来演化出了“励精图治”这一成语,用以形容统治者奋发图强、努力治理国家的精神。这一成语也被称为“厉精图治”或“励精求治”,都表达了同样的含义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励精图治
同义异形
词组
励精图治
引  证
1.
伏惟陛下以明睿之姿,励精求治之切,中外臣僚才与不才固无有能逃圣鉴者矣。 宋·包拯·《论委任大臣》
2.
以陛下睿博洪深,励精求治,岂言而不用哉? 北宋·欧阳修等·《新唐书·元稹传》
3.
陛下励精求治,宵旰靡宁,然程效太急,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,何以致唐、虞之治。 清·张廷玉等·《明史·刘宗周传》
4.
臣窃见先帝聪明睿智,励精求治,思用贤辅,以致太平。 北宋·司马光·《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》
5.
观玄宗开元时,厉精求治,元老魁旧,动所尊惮,故姚元崇、宋璟言听计行,力不难而功已成。 北宋·欧阳修等·《新唐书·魏知古等传赞》·一二六
6.
擢御史中丞,帝方励精求治。 宋·邵伯温·《闻见前录》·第十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