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不知愧
[tián bù zhī kuì]
点击听恬不知愧的拼音
基本释义 贬义 偏正
基本
安然处之,不以为耻。
恬:平静,安然,不忧虑。
不:表示否定。
知:了解,明白,知道。
愧:惭愧,觉得对不住(别人)。
例  句
1. 他做了那样的事情,却还能如此恬不知愧地面对所有人,真是让人难以理解。
2. 有些人做了错事,却恬不知愧地继续自己的行为,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。
成语故事
一个叫做倪芳的人,他的个性不受拘束又特别古怪。平常喜欢喝酒,喝了酒后行为常疯疯癫癫,怪里怪气,并作一些怪异的举动,一点也不觉得可耻。有一天,他喝完酒后,把《毛诗》这本书卷了卷,再沾上油当作蜡烛。他点著这个蜡烛,拿著它到外面游荡了一夜。后来“恬不知耻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。
近反义词
近义词
恬不知耻
恬不知羞
同义异形
词组
恬不知耻
恬不知羞
出  处
右正言巫低入对,论建炎间建康通判杨邦乂仗节死难,而(段)拂遂摄体事,恬不知愧,躐居政府…伏望亟赐窜逐。
清·阎尔梅·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·一五七·绍兴十八年正月乙酉》
引  证
1.
军法,大将失律者,斩。琯失律,宜斩;不斩而罢,已属非法,尚恬不知愧,宾客盈门。 清·阎尔梅·《房琯论》
2.
宗师既亡,义礼日丧,风俗自是大坏,侂胄以专擅为当然而恣其所为,小人以无耻为常事而恬不知愧。 现代·丁为祥·《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———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》